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天凉好个秋 养生有讲究

天凉好个秋 养生有讲究

时间:2017-09-26 08:49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一场秋雨一场凉,几场雨过后,南昌的秋意越来越明显了。“秋不食姜”“春捂秋冻”“秋气通于肺”……这些人们常挂于口的俗语其实都蕴含着秋季养生之道。节气已至秋分,秋日养生正当时。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也许并不能口若悬河地说透秋季养生之道,但在生活细微处,南昌市民的养生之法却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从衣食住行出发,看看南昌人秋季养生妙招。

  气温“任性” 市民穿衣各有“法则”

  衣:

  19日,南昌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23℃,温差达到9℃。20日最高气温25℃,22日最高气温则有31℃,仅隔一天,温差又只有6℃。南昌的秋天,气温总是如此“任性”。而在“任性”的气温之下,人也容易着凉感冒。于是乎,颇有养生心得的南昌人,就有了自己的秋季穿衣法则。

  家住新建区的徐大妈给家里人都准备了个手提袋,里面装着不同的东西:儿子备的是一件休闲衬衫,儿媳备的是一条大围巾,老伴则备了一件线衫。为何如此安排?徐大妈解释说:“儿子一直穿西裤,只要备件衬衫早晚穿即可;儿媳是女孩子,腹部和腿部都不能受凉,所以备条大围巾可以看情况或盖或披;老头子年纪大了,穿件线衫,只要不太热,就不用脱。”徐大妈告诉记者,虽然老话讲究“春捂秋冻”,但这个“冻”也还是分人的。“26℃左右,微凉不冷,那就不用添衣,可是气温到了20℃上下,就不能任由着人‘冻’了,否则容易着凉,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徐大妈说,她奉行的穿衣法则就是跟着气温走,准没错。

  和徐大妈一样,市民姜女士也有自己的秋季穿衣法则:“入秋之后,我和家人就再也不穿短裙短裤了,凉鞋也都收起来了。”姜女士告诉记者,南昌的秋天总是早晚冷,中午热,所以他们家的穿法就是上身穿短袖,下身穿长裤,脚上穿单鞋。“中医讲究秋天要‘冻’,所以穿短袖虽然有点冷,但扛扛也就过去了,不过一定不能冻着腿和脚。”姜女士认为,脚是人体器官中离心脏最远的,所以血液流通的“路程”也最长,而脚又汇集了全身的诸多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冷到了腿脚,疾病就有可能乘虚而入,所以秋天一定要做好腿脚的保暖工作。”姜女士说。

  对于徐大妈和姜女士的穿衣法则,省中医院的付医生认为,都有一定的道理。付医生表示,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不过,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容易生病。这时增衣应以让自己略感凉意又不冷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

  秋燥袭来 美食入口祛湿润燥

  食:

  入秋之后,南昌的空气渐渐变得干燥起来。即便偶尔有雨水“相帮”也不能明显缓解秋燥,反而让秋凉时节“凉燥”的威力增强。面对秋燥,市民们又有什么妙招呢?

  日前,记者走访菜市场、超市等地,发现近来鸭子、梨子、萝卜、银耳等食材卖得非常俏。在红谷滩新区江报路菜市场,一家家禽摊主胡先生告诉记者,本月16日,他一共卖出去了13只鸭子。“来买鸭子的人,大部分都是要炖鸭子汤,祛燥去火。”胡先生说。17日,在一家连锁餐饮店内,记者看到好几桌客人都不约而同点了雪梨肉饼汤。

  “家里老人常念叨,秋天喝梨汤,滋阴润肺。”市民吴女士表示,秋天不论是在外面吃饭,还是在家里吃饭,她都要喝汤。“梨汤最常喝,还有银耳汤、百合汤、莲藕汤等。”吴女士认为,秋季干燥,喝汤不仅可以润燥护肤,还能补气排毒。

  对养生颇有研究的熊先生,面对秋燥,拿出的良方是喝粥。“秋天,正是保护肠胃的时节。喝粥有利于消化吸收,能够和胃补脾、润养肺燥、强身健体,是秋季食疗养生的好选择。”熊先生告诉记者,入秋之后,他家早晚餐的主食都换成了粥。“早上一般喝皮蛋瘦肉粥、肉丝粥、鱼片粥等,晚上则喝白粥或杂粮粥。”熊先生表示,俗话说“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早上喝肉粥有营养,而且加了谷物又不会太腻, 晚上喝白粥或杂粮粥,养肠胃又滋补。

  秋季养生除了应对秋燥,还讲究“贴秋膘”。进入秋季后,每逢周末,万小姐都会在家做一顿丰盛的午餐。“我们家里人都‘苦夏’,今年夏天我瘦了5斤,我父母也瘦了不少,这时候不‘贴秋膘’,不长点肉,冬天都不抗冻。”万小姐笑言,她家“贴秋膘”也有讲究,多吃白肉少吃红肉,多吃蒸菜少吃油炸煎的菜。

  对此,付医生认为,秋天确实要注意祛湿润燥,但也应把握好度,不宜吃太多的绿豆、扁豆、薏米等,而可以适当吃些雪梨等水果,炖些滋阴的汤水,如鸭肉汤等。此时滋阴力度不宜过大,祛湿又不能过头,饮食要稍稍润补,不能像夏天吃得那么解暑。“尽量少吃葱、蒜、韭菜、胡椒粉、茴香等辛味之品,少吃苦瓜、西瓜、哈密瓜、青瓜这类寒凉食物。”付医生提醒市民,“贴秋膘”一定要适度,以清补为主,荤素搭配,均衡营养。

  住:

  开窗通风 增高室温精神愉悦

  入秋之后,家住红谷滩新区的卢老师就调整了自己的生物钟,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9点半就睡觉了。卢老师曾学过中医,擅长并乐于养生。

  “入秋后,起居调养宜早卧早起,因为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季适当早起,还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益处。”卢老师说起秋季养生可谓是滔滔不绝。“23日就秋分了,秋分过后就要重视睡子午觉,睡好了子午觉,不但可以保持精力充沛,减轻‘秋乏’,也是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进行调养的重要方法。”卢老师说。

  和卢老师一样,市民万先生也有自己的秋季养生法。入秋之后,万先生把夏日里用来挡阳光和紫外线的厚窗帘全都拆下收了起来。“秋高气爽,秋天最好是经常打开家中的窗户,让阳光晒起来,促进新鲜的空气流通,以便吸收自然界的阳气。”万先生说,“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到处都洋溢着温馨的感觉,让人心情也跟着好起来了。”

  付医生认为,秋天确实应顺应阳气的生长,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睡觉,而应养成开窗而居,露头而睡的习惯;还要经常开窗通气,使室内空气流通,以避免呼吸道感染、头晕、疲倦等。另外,阳光从窗户透进来,不仅能杀菌抗病,还能增高室温,使人精神愉悦。

  行:

  适度运动 让身体处于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