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凜凜寒風,位於中新天津生態城的無人超市裏人頭攢動,沒有收銀員、不用現金、無需排隊、購物結賬全憑刷臉;買完東西,“快遞小哥”——無人送貨機器人還可以幫忙把商品送到家……作為中國與新加坡兩國政府合作的重大項目,中新生態城正借力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新技術,努力打造世界領先的智慧城市新樣板。 一座城,生活充滿科技 下班路上,操作手機提前打開空調,清晨醒來躺在床上遙控拉開窗簾……在位於生態城的紅樹灣小區,曾經遙不可及的智慧家居如今已經成許多居民的“標配”,居民不僅實現了智慧家電的實時、遠端控制,還能通過手機隨時掌握自家用電情況,從而合理安排電器使用,實現“智慧用電”;而在幾條馬路之外的頤和美墅小區,11戶居民在自家屋頂架設光伏發電板,立一個風力發電扇,發出來的電,即插即用,可以點亮自己家的燈,實現了再生能源就地轉化……如此“聰明”地使用能源,得益於生態城大範圍的智慧電網的建設,這項電力部門耗時六年多攻關的新技術,在國內首次解決了各種能源之間分割獨立、接入複雜、利用效率低的難題,實現能源的相互融合,數據共用。 動動手指收垃圾、預約家庭醫生、出門前隨時掌握區內交通實時狀況……如今生態城的居民通過電子市民中心網站和手機APP,足不出戶,便可享受“衣、食、住、行、樂、教”六大方面,30項社區智慧生活服務。 吸引硬科技,培育智慧産業 目前,生態城正進行著一項“鏡像之城”的工程,即把現實中區域的情況實時反映到網路虛擬空間,便於政府的科學管理和決策。“智慧城市的建設是可觸摸的。城市治理智慧化就意味著社會服務的精準化。這就相當於將真實的城市鏡像到了網路資訊化空間中。今後,生態城各個服務部門都可以通過這項工程,獲取整個城市的實時數據,通過管理分析等有效手段,將海量數據資訊廣泛應用於社會服務領域,針對不同社會群體進行精準分析、精準服務、精準反饋。”生態城管委會負責人如是描繪這一工程的藍圖。 建設“鏡像之城”,首先打破“資訊孤島”,為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打下“地基”。生態城的宏偉目標,引得我國電信領域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鵬博士聞風而來,率先將其大數據運營團隊遷入了生態城。最近,鵬博士又決定在生態城設立網際網路、大數據及傳媒等業務板塊的結算總部,建成後預計年營業額可達50億元。 生態城城市資訊的共建共用與綜合應用,也吸引了更多企業的關注。如今,在生態城著力打造的15平方公里智慧産業園區,已聚集了超過500家涉及智慧互聯和大數據領域頂尖企業。 領先一步,新規劃6月完成 2018年伊始,一項對標智慧城市“樣板間”新加坡的新型智慧城市規劃啟動,為生態城未來五年智慧城市建設勾勒出新的線路圖。 據介紹,新型智慧城市規劃編制包括一個總體規劃及智慧小鎮、物聯網通用平臺、數據資源三個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將於今年6月底前完成,“與以往在其他城市開展的智慧規劃編制相比,生態城的規劃特別強調體驗感,強調如何更好地服務日常生活。”參與此次規劃設計的太極公司負責人周奕君對記者介紹説。生態城管委會負責人介紹説,新一輪智慧規劃重在提升城市內生發展動力,打造創新智慧經濟高地和“繁榮宜居智慧新城”標桿,一方面要具有國際化視野,符合時代發展趨勢,能夠更好地落實習總書記對生態城“三和三能”的要求;另一方面,還要契合發展目標、突出生態城的特色亮點,確保能落地、能實施,使生態城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示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