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秋燥 秋乏 秋膘中医营养食疗专家为你推荐十一款靓粥靓汤 每年一到秋天,“秋燥”、“秋乏”、“秋膘”这三个词就会频频被提起。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营养与食疗分会副主任委员何富乐副主任中医师说,“秋季是一个气候由暖转寒的转变期,天气逐渐转凉,空气日益干燥。中医讲究天人相应,在干燥的环境里,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紧绷、疲倦乏力、提不起劲儿等‘秋燥’、‘秋乏’的症状。入秋后天气凉爽,食欲较夏天旺盛,但此时人体基础代谢率比夏季有所降低,这也是为什么一到秋冬季容易发胖的原因,这在医学上叫长‘秋膘’。” 秋季如何养生?何医师针对“秋燥”、“秋乏”、“秋膘”分别推荐了几款养生粥养生汤,健脾胃、补中气,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沙参玉竹老鸭汤——抗秋乏 原料:北沙参60克、玉竹50克、芡实20克、生姜2片、老鸭1只(约800克)。 ①将北沙参、玉竹、芡实、生姜洗净; ②洗净老鸭,去除内脏,切块; ③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 功效:滋阴润肺清补,特别适合干咳痰少、劳热、消渴肠燥便秘者。 禁忌:北沙参性凉,不适合风寒咳嗽及肺胃虚寒者。 记者 葛丹娣 通讯员 陈员 芝麻莲子汤——抗秋乏 原料:莲子肉20克、芝麻15克、白糖适量。 ①将芝麻炒香,研成细末; ②莲子加水煮1小时左右; ③加入芝麻细末、白糖,再煮几分钟。 功效:补五脏、强肝肾、清心安神。 薏米粥——防秋膘 原料:薏米30-60克、大米100克。 做法:一起倒入锅里熬成粥即可。 功效:健脾止泻、利水渗湿、祛湿。 禁忌人群:孕妇、出汗少、便秘者不宜食用。 牛奶粥——抗秋乏 原料:大米(粳米)100克、牛奶250毫升、红糖或白糖适量。 ①大米下锅,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1小时; ②粥已经黏稠快要熬好时,加入牛奶,搅拌均匀; ③出锅盛碗,加入白糖或红糖。 功效:补益虚劳。 桑菊粥——抗秋乏 原料:桑叶30克、菊花30克、川贝15克、大米50克。 ①将桑叶、菊花、川贝洗净,装进纱布袋,加水煮30分钟; ②捞去药渣,放入大米,煮30分钟。 功效:清肺润燥。 黄芪淮山药粥——抗秋乏 原料:黄芪30克、淮山药40克、大米50克。 ①将黄芪洗净,切成片。与淮山药装入纱布袋内,煮1小时; ②将药渣袋捞出,放入大米,煮20-30分钟。 功效:健脾益气。黄芪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 禁忌人群:干瘦结实者不适合。感冒、经期也不能吃。阴虚、湿热者也不建议吃。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者服用会助热,湿热者服用会加重病情。 沙参银耳粥——防秋燥 原料:沙参50克、银耳50克、小米50克、冰糖10克。 ①洗净沙参,加水煮30-40分钟; ②放入银耳、小米,继续煮1小时; ③放入冰糖,再熬10-15分钟。 功效:补肺、益气、养阴,特别适合肺燥干咳者。 禁忌人群:沙参性寒,风寒咳嗽者不能喝。 生地麦冬粥——防秋燥 原料:生地黄50克、麦冬(去心)40克、大米50克。 ①洗净生地黄、麦冬,切成碎片,装入纱布袋内,加水煮1小时; ②捞出纱布袋,放入大米熬30分钟。 功效:滋阴清热,凉血补血。 禁忌人群:脾虚泄泻、胃虚食少不建议吃。这些人吃完东西容易有腹饱胀、易腹泻、消化不良,而生地黄性寒,吃了会火上浇油。 鸭蛋银耳羹——防秋燥 原料:鸭蛋一个、银耳10克、冰糖适量。 ①将银耳泡软; ②用水熬煮至软熟; ③鸭蛋打匀,倒入银耳羹内; ④加入适量冰糖,待鸭蛋煮熟即成。 功效:滋阴润肺。 禁忌人群:没有特殊禁忌人群。 淮山药百合兔肉汤——防秋燥 原料:淮山药、百合各30克,兔肉 200-300克,生姜、盐等调味品适量。 ①将兔肉洗净,切成小块; ②与淮山药、百合及适量调味品同放入炖盅内,隔水炖 1小时。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补肾固精、润肠通便。 禁忌人群:无。山药、百合性平,大多数人都可以吃。 雪梨黑豆汤——防秋燥 原料:雪梨1个、黑豆30克。 ①雪梨洗净切碎; ②与黑豆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炖煮半小时。 功效:滋肾润肺、化痰止咳。 特别提醒:黑豆一定要煮熟,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生吃容易胀气,一次也不能吃太多。
|
上一篇:防脱要粥到 推荐4款护发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