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曾主任,第一个问题,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加强全科医生的建设,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全科医生建设这个工作?另外,全科医生的建设和老百姓切身的利益有什么样的关系?还有一个小问题,在地方上最近有一些案例,好像老百姓对于全科医生的执业范围,包括职能有一些争议,我想请曾主任给大家介绍一下全科医生明确的执业范围和职能,尤其是全科全到什么程度? 曾益新: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两个问题都非常关键。我们这个文件里有一句话,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有两个含义。一是老百姓得病,第一道关口应该是全科医生,因为全科医生绝大部分都应该是工作在基层,工作在社区,工作在乡镇,甚至村里面,他们就在老百姓的身边,所以老百姓有什么不舒服,第一时间去求助的就应该是全科医生。经过全科医生的诊断,对疾病做出一个判断,如果是一些小的问题,他可以给予治疗,如果他发现这个问题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就转诊到其他医疗机构,他可以进行一个筛选。因为他在社区里面居住,能够提供长期的、连续的健康照料,他知道每个家庭的情况,知道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比如有人说肚子痛,他知道这个人比较喜欢喝酒,或者是有什么不良嗜好,可以判断他过去的情况,结合过去的病史能够比较准确地给出一个诊断,我们称之为“熟人医疗”,这跟去大医院看病的“陌生人医疗”是不一样的,因为他工作在这个社区,对家庭、对社区居民都很了解,所以他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一个判断,提高治疗的效果,所以这是健康的第一道关口。 二是因为全科医生工作在社区,他可以更多的宣传、普及、推广一些健康理念,可以更多的从事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的工作,通过这些工作来减少疾病发生,或者把一些疾病控制在早期的状态,如果是大病也能够早期发现。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也是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守门人”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疾病,第一时间就诊,筛选过滤。另外是对医疗费用有一个把控。所以这是整个医疗卫生系统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石和基础,老百姓得病80%以上都是在社区乡镇就可以处理的,真正的大病、重病,需要往上转的比例不高,这一道关口要是做好了,大医院的负担就会得到缓解。总书记讲的,大医院的战时状态就可以得到根本解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全科医生的理由。 您说的全科医生怎么样算全,全到什么程度。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全科医生与内科、外科一样,也是专科医生。全科并不意味着知识结构、知识能力、知识水平就比其他专科医生差一些,而是他的知识结构不一样,他的知识结构是非常宽泛的,不管是小孩的、老人的,心血管的还是消化系统的都有了解。比如心脏放支架肯定不是他去做,但是他要知道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放支架,要有这么一个判断,所以全科医生的知识面是宽泛、广博的。而且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他要非常善于跟病人沟通、协调,体现人文关怀,因为很多的疾病通过语言沟通、心理疏导就能够化解了,所以全科医生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岗位能力一点都不亚于其他专科医生。因此,全社会一定要树立一个尊重全科医生,特别是医学同行,都要树立这种观念,包括其他的专科医生都要关心、支持全科医生的发展。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近年来教育部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落实《意见》要求教育部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加强全科人才的培养? 吴岩: 谢谢记者很专业的提问。就像刚才曾主任说的,全科医生是在基层担任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预防保健等服务。刚才曾主任反复说是“守门人”、第一道防线,“守门人”怎么守好,第一道防线怎么防好,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的基础性工作。教育部对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视,跟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局非常密切的配合。 我们三部门之间密切配合,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概括来说,一是全覆盖,二是补短板,三是提层次。全覆盖是在医学生的教育上,对所有的全体医学生在校期间都要接受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和培训,为毕业以后奠定基础。是对所有医学生的全覆盖。 补短板,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联合五个部委启动实施了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这项教育为中西部的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了4万多名本科医学生,最后的效果是实现了中西部每一个乡镇卫生院都有一个本科学历的全科医生这样的目标,应该说这个成绩是巨大的,4万多名的定向本科医生到中西部的基层卫生院这个层次,为维护中西部基层的人民健康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提层次,从2012年开始,在招收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好的突破。在这个方面我们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要培养高层次的全科医生,从本科生提升到硕士这个层面。二是要给全科医学专业培养师资。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800多名的全科医学研究生毕业,涉及到了76所高校来招收全科医学研究生。 全覆盖、补短板、提层次是我们做过的工作。我们这套组合拳为基层培养输送了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的全科医学人才。下一步我们想怎么做,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两个文件,一个是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医教协同 进一步推动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今天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把这两个文件落实、落细、落小、落地,我们要再打出一套组合拳,这套组合拳用三个词来概括就是提质、联动、协同。 提质,就是在全覆盖方面要重提质,刚才说全覆盖,覆盖的面要提高质量,有四项措施:一是立标准。我们制定了医学专业类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个月的30号我们将在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公布,包括医学专业类教学质量的国标。二是建组织。在学校层面,我们要求有条件的高校要成立全科医学教研室,全科医生医学系,或者是全科医学学院,这三个教研室、系、院。在教育部层面,我们要成立包括13个教育部医学类的专业教学教指委,包括全科医学教指委在内,这是在国家层面上要把住质量关,在学校层面要落实质量。三是重实践。跟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起来,把全科专业住院医师的规培基地建好,我们也在分区域建设一批全科医学实践的教学示范中心,医生看病需要实践能力,不光是动嘴、理论,要有动手能力。四是强队伍。我们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探索开展全科医学博士生的教育,加强全科医生师资队伍的建设,把所谓的师资队伍的能力要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