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古人有一种专门的功夫叫胎息,顾名思义,胎息就是像胎儿一样呼吸。“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不用口鼻呼吸而仅仅用肚脐来呼吸,就好像在母体中一样,所以叫胎息。 古人还有例证,说葛仙翁能胎息,每当暑热最盛时就潜入到深渊的底部去,在深渊底下待大约一天时间才出来。胎息究竟有没有?我觉得可能有。古人很多事情,我们说不清楚,轻易否定或者肯定都很困难。 现代人能不能胎息呢?我曾跟一位印度的瑜伽大师做过节目,这个瑜伽大师是世界上现存的少数几个能控制呼吸的大师之一。他说英语,我听不懂,我说汉语,他也听不懂,但我们交流得很好,我们完全是用“气”沟通。人类本来有很强的“气”的沟通能力,只是学知识越多,越依赖知识,语言越高明,越依赖语言,那种天生的沟通能力反而减弱。 节目中印度来的瑜伽大师哗哗哗说了一通,但是主持人感到他什么也没有教。主持人急了,说:“大师你要不教,我就不放你走。”结果大师又哗哗哗说了一通,还是没有教。到底有没有教?按照我的理解,大师说话的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全在教你怎么呼吸。只不过他没教具体怎么做,没教手怎么做、脚怎么做。他从始至终都在告诉你:愤怒时怎么呼吸,高兴时怎么呼吸,平静时怎么呼吸……概括起来,一个核心观念是要用“神”来控制,心一定要静。 开始练习胎息时,首先是心静,想象吸气时气从肚脐进,呼气时气从肚脐出。想象着逐渐把(肚脐的)呼吸调得极细、极微。闭一口气,想着肚脐呼吸,数肚脐呼吸的次数,可以数到80或者120,然后缓缓吐气。吐气也要极细、极微,达到吐气时放一片羽毛在口鼻上而羽毛不被吹动的程度。反复练习,逐渐闭气时间会越来越久,肚脐呼吸的次数甚至可以达到数千次。古人强调说“但知闭气,不知胎息,无益也”,意思是说只知道闭气,而不懂得胎息之法,对养生而言是没有好处的。 最后补充说明两点,第一点是即使要练习,也一定要量力而行,顺其自然,不要非得追求达到什么功能,一执著就不符合养生的根本精神了;第二点是胎息毕竟属于道教的修炼法门,道教很有意思,他们的养生功夫很高,传说最高境界是修成神仙而长生不老,但是我们必须要记住道教里的修炼方法很多东西是用隐语记载的,今天很少有人能搞懂他们究竟讲些什么,自己修炼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没有真师指导千万不要自己瞎练。
|
下一篇:清明养生 宜动不宜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