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于青海体育的发展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第十三届全运会,青海代表团取得了自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以来最好成绩…… 国际赛事架构越来越丰富,不断释放红利…… 健身场地越来越多,健身人潮涌动、大小赛事不断……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全省体育局长会议和全省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部署,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进一步推动体育事业、体育职业和体育产业协同健康发展,逐步实现从体育青海向体育强省的转变。”青海体育工作者对我省的体育工作信心满满。 全民健身如火如荼 曾经,锻炼的人们苦于没有健身设施。如今,直接建到身边的自行车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场馆,不仅方便了群众健身,也为丰富城市功能、美化市容市貌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在我省,每一个喜爱运动的普通群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比赛和运动的平台。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处处是健身的人。 省体育局立足便民、利民、惠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构建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体育社会组织、健身赛事活动、运动健身指导、国民体质监测和体育健身文化六大板块,送健身知识到乡村、送健身活动到田野、送科学健身给群众、送健身器材给村民,推动全民自觉健身、便利健身、科学健身、文明健身。 按照面向社会、重在基层、属地为主、财随事走的原则,把有限的资源下沉到基层,惠及更多群众,着力推进省、市(州)、县、乡镇、村(社区)五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实现了全省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将“十五分钟健身圈”打造得更加充实、丰富。 目前,我省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率达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8平方米,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5600个,各类活动站点、俱乐部1.7万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3万名,国民体质监测点46个,开出运动处方20万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万份。 在运动健康新理念下,如何让百姓玩好体育?青海体育人费尽心思。 过去一年,我省全年组织的体育赛事和活动达3万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约202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4.1%,充分发挥了体育强筋骨、添智慧、保生态、促团结、助发展的特殊作用。越来越多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也成为推广普及各类运动项目的有力平台,更是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 竞技体育勇攀高峰 2017年的全运会,是全面考验青海健儿整体水平的大舞台。在本届全运会,我省代表团的表现惊喜不断。 征战赛场多年的老将宝刀未老,初出茅庐的新秀初露锋芒,他们用最饱满的激情、最昂扬的斗志,以1金3银3铜的成绩,实现了青海体育在全运会上的新跨越、新突破。 这是自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以来我省取得的最好成绩,青海代表团被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我省深化体育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我省通过优化项目布局,重点抓好中长跑、竞走、射击、足球、篮球、冰雪、自行车等项目。探索与地方、企业、高校、协会联办赛事,共建运动队,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发展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完善竞技体育人才选拔机制,开展跨界、跨项、跨区选材,建立人才流动绿色通道,向国家运动项目中心推荐了5个大类16个项目的323名青少年优秀人才。 全年共有945人次参加了92项次国内外比赛,获第一名14个,第二名8个,第三名13个,其中,青海自行车队在第16届环湖赛上获得了个人总成绩冠军。 体育产业加快发展 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在助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发展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2017年,多巴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入选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此外,我省49个项目入选全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精品赛事、精品线路、精品景区,5个户外运动基地和体育小镇晋级“国字号”。 加强培育市场多元主体,吸纳各类资本进入体育领域。我省不断延伸体育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通过规划引领、标准引导、资金扶持,带动体育场馆、体育旅游、健身休闲、冰雪运动等重点项目123项。规模以上体育企业有40家,产值近10亿元。 据统计,目前我省具备大众健身、赛事表演、教育培训、运动休闲、健康指导等服务功能的综合体有133个,年接待消费者150万人次。着力破除行业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动体育与相关领域及新兴产业的交流交融,体育带动相关产业的总规模超过240亿元。体育彩票销售突破8亿元。 品牌赛事释放红利 体育赛事的举办是有季节性的,天热时运动,天冷时蜗居。但青海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高水平的赛事让青海人民一年四季不寂寞。 回顾和盘点属于青海的国际赛事架构,你就知道青海人有多会玩。 2017年,青海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环湖赛、国际冰壶精英赛、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中华水塔国际越野行走世界杯赛、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国际攀岩精英赛、国际男篮争霸赛、岗什卡国际登山滑雪挑战赛等品牌赛事。 创新引入漂流、搏击、足球、篮球、越野徒步、汽车拉力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30多项,培育车上、水上、沙上、草上、冰上、雪上等运动20余项,挖掘推广射箭、赛马、赛牦牛等传统体育项目活动230余项。 以环湖赛系列品牌赛事为主打的体育事业、体育产业、体育职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科技、健康、养老等其他领域融合发展的“环湖现象”释放了体育能量,彰显了体育精神,展示了体育形象,推动了青海体育的跨步提升。 2017年,环湖赛位列中国最具赞助价值自行车赛事榜首,WKF世界自由搏击争霸赛被评为中国拳坛最具投资价值赛事品牌。 我省紧抓专业、市场、品牌,做到了办赛精彩、参赛出彩。2017年,全省文化旅游节体育季系列活动安排“赛、展、论、游”四大板块活动180项。各项品牌赛事改善了基础设施,增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商贸物流,加快了旅游发展,吸引现场观众超过3300万人次,综合效益达37亿元。 体育宣传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