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图库 > 营养美食 > 如何避免“每逢佳节胖三斤”?六机构联合给出春节食品消费建议

如何避免“每逢佳节胖三斤”?六机构联合给出春节食品消费建议

时间:2018-01-24 20:01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4日讯(记者 王城)如何才能避免“每逢佳节胖三斤”?如何在春节期间,每日既能够品尝美食,同时保持健康好身材。1月2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教育分会和食品与营养科学传播联盟六家机构在北京联合发布《“慧选营养,健康过节”——2018春节食品消费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根据春节期间国人食品消费大数据,给出精准的节日食品消费建议,倡导膳食多样化、均衡搭配、三餐有度。

如何避免“每逢佳节胖三斤”?六机构联合给出春节食品消费建议

2018春节食品消费专家建议及倡导发布会现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城/摄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数据显示,食品消费在年货消费中占据第二位。食物的选择,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我国2017年发布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强调构建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推动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以及强化营养知识普及,引导科学消费。为配合国民营养计划,基于居民食品消费大数据,精准地为公众及时提供科学、可操作的营养信息服务,过一个快乐、营养、健康的春节,营养、慢病防控、健康传播领域六家机构联合发布该建议。

  据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介绍,2015-2018天猫年货节大数据显示,食品一直是服装之外,年货节消费的第二大品类,且消费额占比不断提升;公众在线采购的食物种类,也日趋多样化。

  天猫食品高级运营专家董云鹏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年货消费也逐渐搬到线上,而覆盖全球的电商平台沉淀下来的食品类年货消费大数据,也让我们得以窥见现代公众对食物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为响应国民营养计划,天猫愿意与专业机构携手,在拥有5亿活跃用户的消费平台上,为公众提供科学、可操作的食品消费建议和营养信息服务。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食品与营养科学传播联盟副秘书长钟凯表示:“六家专业机构正是基于大数据揭示的食品消费趋势,制作了‘慧选营养,健康过节’——2018春节食品消费建议,并希望通过天猫等互联网年货消费平台,倡导公众智慧选购食材,保持膳食均衡,饮食适度适量,并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带给自己的家人。”

如何避免“每逢佳节胖三斤”?六机构联合给出春节食品消费建议

  《建议》提示,食物多样化是实现平衡膳食的基本途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提示的第一条就强调“食物多样”,并明确建议我国居民应当每天食用至少12种食物,每周食用至少25种食物。

  节日期间,在饮食方面更应注意食物多样和搭配均衡。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刘爱玲研究员表示:“不妨与家人互相数一数每日食物的种类,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的推荐比例,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水产、蛋类,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制品、坚果等。”食物种类越丰富,越要注意食量的把握,三餐有度,零食亦有度。特别是节日期间,避免暴饮暴食,不要让肠胃不堪重负。

  专家建议:坚果好吃别过量,优选原味、易储藏

  大数据显示,在食品类的年货消费上,零食坚果消费量最大,占比高达47.25%。也就是说,现代人买年货,在吃方面,近一半的钱花在以各色坚果为代表的零食上。

如何避免“每逢佳节胖三斤”?六机构联合给出春节食品消费建议

  《建议》强调:坚果可作为佐餐或零食食用,是非常好的节日食品,但应注意不宜超量食用。一是坚果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适量食用有益健康;二是坚果属于高能量食物,推荐每天摄入10g左右(果仁部分),如摄入超量,则应注意控制总能量摄入;三是最好选用原味的坚果。因为加工过程中通常会带入较多的盐、糖和油脂,选购时应注意阅读营养标签;四是可根据消费量选择独立小包装坚果,便于储存并控制每日摄入量。

  专家建议:春节上“硬菜”要有讲究 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随着网购便利化和冷链物流的完善程度日趋提高,生鲜类食品在天猫年货节食材采购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其中,生肉和肉制品在生鲜熟食品类的销售占比,从2015年春节期间的16.1%,提升至2017年同期的19.6%。

  《建议》指出:肉类是春节必备的“硬菜”,也代表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选择和食用肉类,更应注意种类和食用量。目前我国多数居民摄入畜肉较多,禽和鱼类较少,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影响较大。

  《建议》指出,春节家宴上“硬菜”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五点:

  一、“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这句俗话是很有道理的。鱼虾类脂肪含量低,且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禽类脂肪含量也较低,其脂肪酸组成也优于畜类脂肪;其次是畜类瘦肉,脂肪含量低,铁含量丰富;应控制肥肉摄入;

  二、成人每日推荐摄入的畜禽肉和鱼虾均为40-75克(一两左右);

  三、春节期间聚餐较多,应注意荤素搭配。摄入过多肉类(蛋白质),易造成代谢负担甚至导致高尿酸、痛风等症状;

  四、冷冻肉类、水产长期储存会导致水分流失、口感变差,建议适量采购,不要囤积;

  五、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专家建议:爱吃水果还要会吃 喝果汁不如吃新鲜水果

  在2017-2018天猫年货节最畅销的10大类土特产:大米、海参、橙子、腊肠、燕窝、冻虾、苹果、蜂蜜、枸杞、车厘子中,新鲜水果独占三席。从消费金额上看,浙江人、广东人、江苏人买的最“贵”,但用各省年货消费额中水果消费占比/全国水果消费占比,就会发现,北京人在年货消费中,最偏爱买水果,其次,是湖南和上海。

  《建议》指出,爱吃水果,还要会吃水果。蔬菜、水果是节日必备,但我国居民蔬菜摄入量逐年下降,水果摄入量仍处于较低水平。节日期间,更应注意调整膳食结构,蔬果的摄入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成人每日推荐摄入水果200-350克(半斤左右),摄入蔬菜300-500克(1斤左右),且建议种类多样化;

  二、蔬菜建议有一半是深色蔬菜(深绿、红、橘红、紫红色等),如:红彩椒、紫甘蓝、菠菜等;

  三、喝果汁不如吃新鲜水果,果汁含糖量高,且丢失了膳食纤维等营养素;

  四、腌菜、酱菜不能替代新鲜蔬菜。从营养角度来看,腌菜和酱菜已经不属于蔬菜类别,且含有大量食盐;

  五、建议尽量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如需馈赠或储存,应选择易于长期保存的种类。

  专家建议:谷物为主粗细配,杂豆、薯类不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