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饮食养生 > 食疗养生 > 润燥养生季节食疗

润燥养生季节食疗

时间:2018-01-23 00:20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编者按:中华医药邀得国际药膳食疗学会合作,于每月第二个星期三的养生版中,刊出《辨证施食》专题栏目(公众假期顺延),由本地中医专家根据临床治疗撰写对症食疗。

  国际药膳食疗学会的成员,来自本地大学中医药学院的专家、教授,包括本地中医师和营养师。学会致力提倡和推动药膳文化的普及。

  今年闰九月。虽已立冬,但气候仍是秋季特点。气温开始下降,空气中的湿度也逐渐下降,天气逐渐变得乾燥萧瑟。人们往往会有口乾舌燥、皮肤乾燥、大便乾结等一派燥象。

  秋季的主气是“燥”,在人体内,肺属燥金,其气应秋。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有利于肺主气、司呼吸之功能;但到秋分以后燥气过盛,与风相合形成风燥之邪,必首先侵袭肺所主的皮毛和鼻窍。假如秋燥之气太盛,超过了人体的防御能力,或虽燥邪不盛,而肺本身的主气、宣发功能薄弱,无力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无力抵御外邪,则肺所主的皮毛、鼻窍和肺自身就首当其冲,会受到燥邪的危害而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秋季要注意两个进补方面,一是补肺润燥,直接补充人体的水分,以防止口唇开裂等气候乾燥对人体所产生的直接伤害;二是通过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防止因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秋季天气乾燥,要多用芝麻、蜂蜜、水果等柔软、含水分较多的甘润食物。同时,晨饮淡盐水,晚饮蜂蜜水,既是补水分、防便秘的好方法,又是养生抗衰的重要内容。

  秋分以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白露”后雨水渐少,秋风瑟瑟,天气乾燥。“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过后,昼热夜凉,气候变化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若不注意养生保健,身体容易患病,旧病復发。所以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饮食调理、早睡早起、慢添衣多运动、调养情致、预防气候突变这5个方面。

  侯平 註册中医师

  香港新中医学院 院长

  国际药膳食疗学会 会长

  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国家认证食疗养生师课程 导师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