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巴马致力打造高端养生基地

巴马致力打造高端养生基地

时间:2018-01-23 00:10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巴马致力打造高端养生基地

市委常委、巴马县委书记奉海峰(中)检查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本报讯(记者 韦凯文 实习生 顾佩璇)人民网与相关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健康白皮书》显示,主要城市的白领人群中,代谢紊乱疾病、疲劳、失眠、心理障碍等亚健康比例高达76%,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只有2.5%。
  拥有好山好水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正着力于打造养生胜地,为“疲惫”的亚健康人群提供“歇脚的地方”,在青山绿水间,把脚停一停,让心静一静,偶尔发发呆。
  长寿养生占龙头
  近年来,巴马以得天独厚的环境和长寿现象闻名于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巴马县摒弃了大部分的工业项目,专注于打造“无烟工业”,把长寿养生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同时,围绕提升旅游品质、品位、品牌,加快建设各具特色、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和养生基地。
  一位长期关注巴马旅游发展的业内人士,以广西某著名旅游城市为例,指出该城市在国内外人气高,但是背负包袱重,不仅交通、景区维护等方面压力大,实际收益也未能匹配高人气的状况。巴马是一个总面积仅为1971平方公里、人口不到30万的小县,面对每年蜂拥而至的200多万名游客,平均每个巴马人要接待近10个游客,其环境和基础设施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一直以来,巴马努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养生需求。考虑到巴马有限的环境容量与土地数量,中高端养生产业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
  巴马发展定位在休闲养生度假,高端养生基地建立起来后,巴马将侧重从举办、承办各种国际会议、高端论坛与亚健康辅助调理疗养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挖掘养生人群的潜力。国际会议、论坛的参加者多为政坛领袖、商业精英、专家学者等高端人群,巴马县风景优美,整体环境氛围健康,适合养生,来这里开会的同时,也相当于来体验养生度假。
  针对广泛的亚健康人群,巴马提出发展亚健康辅助调理、疗养产业的思路,以“修复亚健康的身体”为主。
  自治区人民医院一位专家提议,在巴马搞一个亚健康修复中心,让亚健康人群过去休养,“游客去巴马之前先到体检中心做一次体检,一个月回来后再做一次体检,用数字指标说话,看看到底效用如何。”亚健康辅助调理、疗养还将带动医疗保健、测试医疗等一系列产业发展。
  一位业内人士结合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不甚健康,亚健康人群日益增多的现状分析,“人们受喝酒、抽烟、工作累等影响,很多人过早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针对这样一个群体,争取每年吸引他们到巴马住一段时间,我们引进高级的医疗机构帮助他们进行辅助医疗。医疗机构将结合巴马特色优势,从食品、生活方式等方面着手,帮亚健康人群调理身体。”此外,巴马还将加大瑶医瑶药培植力度,壮大瑶医瑶药养生产业。
  衍生产业薪火旺
  旅游业是一项关联性和带动性都很强的综合性产业。巴马将充分利用长寿养生旅游业综合性强、带动力大、辐射面广的特点,推动旅游业与新型工业、有机农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互动联动发展。
  以水资源为例,巴马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优势,巴马的水的品质非常高。巴马一位政府官员在今年接待了一位在长白山常年从事饮用水开发的客商。这位客商称,长白山当地的水偏碱性,具备一定的营养价值。但相比之下,巴马的水拥有更好的品质,并提出希望到巴马开发水资源的意愿。
  巴马当地的水资源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利于人体健康,具有养生的功效。巴马的矿泉水、山泉水等饮用水产量大,当地水源数量很多,加上利于养生的特点,水资源具有很大开发潜力,已经发展成为巴马的一大产业。
  市委常委、巴马县委书记奉海峰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说,以养生旅游业带动工业化发展是巴马发展方向之一,该县将继续做强做大矿泉水、保健酒、香猪、山茶油、火麻等长寿系列食品。他提到,开发具有保健功效的饮料是一个潜力增长点,“除了已经引进的巴马凉茶,我们还准备引进一个叫做健肤源的凉茶类饮料,类似于王老吉,产品更注重纯天然,少添加其他材料,更多地满足口感,具有保健功效。”
  巴马的土壤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硒元素。硒被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的美誉。农民在巴马的土地上种植的黑豆、稻米、花生、火麻等农作物,吸收了土壤里的硒,通过对这些农作物的加工,生产出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农产品。
  据悉,巴马县将以养生旅游业带动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建成一批特色果类、特色蔬菜、特色商品粮等农产品基地,加强旅游与长寿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的紧密结合,为养生的游客提供“最土”的原生态食品。
  巴马县将建设绿色长寿食品工业园区,并引导长寿养生食品产业向园区集中。
  养生旅游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促进巴马对外开放合作。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巴马县成功引进巴马赐福湖国际长寿养生度假区、云外天乡国际养生度假区、世界瑶族文化旅游村等符合旅游区战略定位的项目,计划总投资达77.3亿元。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开启,将让巴马立足前所未有的新起点,迈向波澜壮阔的新征程。

巴马“黑马”如何“驮起”暴增游客

巴马致力打造高端养生基地

 

县长蓝飞宁(右一)到儒礼桃花源景区指导工作。

  本报讯(记者 韦凯文 实习生 顾佩璇 通讯员 李轶)8年间,巴马瑶族自治县接待的游客暴增了27倍。从2006年的10万人次,到2012年升至217万,而今年预计将突破270万,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7倍。
  巴马这匹旅游界的“黑马”面临着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巨大压力,一直负重前行。
  近期,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巴马基础设施欠缺、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外界纷纷将“聚光灯”打在这匹“黑马”身上。
  对此,市委常委、巴马县委书记奉海峰表示,“巴马这匹‘黑马’突然一下子那么吸引眼球,外界用一种审视的眼光来看我们也是应该的。”
  由于种种原因,巴马在发展过程中,有些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应对,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加紧练好“内功” 恶补“先天不足”
  业内人士从三个方面去分析巴马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巴马位于偏远山区,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少数民族自治县,是真正意义上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因历史原因也背负了一定数额的债务,因而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巴马的旅游产业从2006年开始发展,据数据统计,旅游人次从2006年大约10万的数字,到了2013年攀升至270万,“短短8年间,旅游产业呈爆发式增长”。今年7月,巴马在广西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得到肯定与提升,自治区决定实施“旅游兴桂”战略,全面构建以巴马、桂林、北部湾为核心的国际旅游“金三角”,为了在保护中发展,对巴马的项目审批更为严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建的基础设施进度,但是确保了巴马健康可持续发展。
  巴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难以进行充足的准备,在基础设施这条路上确实暂时跟不上。
  目前,巴马辖区内的很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与巴马世界品牌极不相称,满足不了外来养生旅游人群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巴马旅游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基础设施跟不上巴马品牌的名声,跟不上巴马旅游发展。巴马通往外界道路的通达性、便捷性是个严重的问题,旅游景点景区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也处于欠缺的状态。
  要完善这些方面,需要政府不断地投入,不仅必须跟上旅游业发展,还必须做到超前发展。“不超前发展,等到旅游人次再度暴涨的时候怎么办?”奉海峰表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将放在环境保护和道路交通。
  下大力气构建“铁公机” 保护“生态美”
  今年9月,广西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发展规划纲要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广西将重点打造“巴马特色长寿养生文化”,以吸引国际国内游客。从2014年起,巴马将围绕长寿养生产业的开发格局,实施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大会战。
  在交通设施建设上,加快构建以“铁、公、机”(铁路、高速公路、航空)为主骨架,干线公路、景区专用道路为补充,高效便捷的现代旅游综合交通路网体系,西南地区甚至是东南亚地区的旅游交通中心。
  “铁”:规划建设河池至百色城际高速铁路、河池经东兰、巴马至田阳铁路连接黔桂线、南昆线或云桂新线。
  “公”:建设百色至河池、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巴马至田东、大化、东兰、凤山等地的高等级公路,同时加快推进县乡公路提等升级改造,争取基本建成通往乡镇、主要景区三级以上的等级道路。
  “机”:新建百色巴马机场,开通巴马至广州、桂林、贵阳、成都等区内外主要旅游城市支线旅游专用航线。
  同时,实施乡村水、电、路、通讯“四到家”工程,确保景区实现水、电、路、网络全覆盖;建成巴马赐福湖旅游码头。
  在保护生态环境设施方面,巴马也“花足工夫、下大力气”,以建设生态巴马为目标,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城乡垃圾无害化项目建设,加强城乡污水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巴马县城区污水收集系统管网完善工程,建立污水处理站与乡镇垃圾转运站,并加快盘阳河流域污水处理工程,进一步推进景区沿线风貌改造工程建设。
  作为巴马长寿文化代表的甲篆乡坡月村,日前被媒体提出包括生态环境污染等种种质疑,比如坡月村的常住居民达到六七千人,至今没有一个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
  巴马县政府原计划在盘阳河上游、中游各建一处污水处理设施,通过管道与县城污水处理厂相连,盘阳河内不能直排污水。污水处理厂原设计日均处理生活污水1000吨,巴马被定位为“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后,污水处理能力要提高到2000吨。
  根据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基础设施大会战部署,作为旅游核心区域的甲篆乡,将于2014年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项目,并将于同年建成。该项目共投入234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站2处,敷设污水处理管网17.7公里。此外,垃圾转运站与自来水厂将于2014年起陆续开工建设,甲篆坡月卫生院(内设广西长寿人群管理中心)、甲篆卫生院住院楼等医疗卫生项目也在推进中。
  旅游设施建设步伐正在加快:构建多功能的巴马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旅游标识系统以及星级酒店,进一步完善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设施,形成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旅游服务体系。陆续开展赐福湖景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东山乡巴优屯瑶族特色村寨旅游等项目,完善旅游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在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建设国际性保健养生医院,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医疗需求,并在巴马县城内建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

巴马在反思,在改变,在前行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