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78岁的孙德康识得上千种药材,退休后常常指点邻居朋友对付一些小伤小病,辨识一些病变的早期症状。 这,完全得益于孙德康年轻时参军,管理过医学院和医院的业务,浸润其中长达20多年。 当兵辗转多 孙德康的家乡在巢湖庙岗,父亲以砍柴为生,因家庭贫困,到了十三四岁,才从三年级开始上学,3年后,勉强算是高小毕业了。 1958年,20岁的孙德康凭着已有的文化,当上了互助组的会计。次年就报名参了军,先后在江西上饶,江苏淮阴,安徽全椒,担任炮兵侦察员、班长,军建营房加工厂会计、副指导员,荒草圩纸厂政委。 识得中药材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孙德康作为管理人员,进驻安徽省几所重要的医学院分管业务,也就在这时,他和医务工作者一起走遍了大别山、皖南山脉,还到过山东的泰山,也回到过家乡巢湖的银屏山,辨识了近千种中药材,也学到了很多医学和药学知识。 “我要感谢一个人,他叫查少农。他认识上万种药材,不但教我识别中药材,还向我介绍药材的效用和禁忌。”78岁的孙德康提到这,像是回到了那个年代,嗓音不免略带哽咽。 1977年孙德康回到部队,继续他的军队医院管理工作,1987年,49岁的孙德康响应国家大裁军的号召,从军队医院管理岗位退下,先后又在安徽省科协、老年委工作,直到正式退休。 退休后的孙德康,婉拒了一些医学研究所和公司担任医学顾问的工作邀约,在军休三所大院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时不时,孙德康还会到葛大店附近去采购些药草。 五官识健康 对于走到自己面前的陌生人,孙德康都会通过五官,大略探知对方的健康状况。 “每一个人的鼻、唇、眼、舌、耳分别对应五脏的肺、脾、肝、心、肾。从这上面就可以看出你身上哪块出了毛病。”孙德康在自己的脸上用手比画着。 “眼睛一正一歪,糖尿病开始;两眼珠向内,脑梗开始,两眼珠朝外,癌症开始……”孙德康一说就停不下来:“光从眼睛来讲,黑眼珠是肝脏,白眼球是肺,瞳孔是肾脏,眼角的红点是心脏的病变,上下眼皮是脾脏,这样细说起来就太多喽,所以,人哪里不舒服,在脸上都能瞅出来。” 养生有门道 说到养生,孙老打开了话匣子:“我现在的视力1.0,眼睛没有老花,那可是有窍门的。” 原来,孙德康每天晚上都会单独在一个脸盆里放好自来水,让氯气挥发,杂质沉淀,第二天一早,刷完牙,睁着眼睛闷进水里,反复个十多分钟,以此延缓眼睛老花的速度。 像这样的“小窍门”孙德康并不吝啬分享:嗓子疼痛,将洗干净的万年青叶子掐下指甲盖大小,含在嘴里;身上起莫名疙瘩,瘙痒,用冬青树叶加马尾松针洗净放一起,烧水擦洗…… 喜好各类草药的孙德康,在家中也种上了不少,指着院子里的各类草药孙德康如数家珍:“这是百蕊草,治感冒发烧和带状疱疹;这是土牛膝,它的根用冰糖蒸好,可以治肾炎,但女孩子经期可千万不能吃……” 说到喝茶,孙德康也有一番讲究:六颗干无花果,一颗三七,20粒枸杞热水冲饮,三七泡六天,切片,再泡上六天,吃掉。这,成为孙德康鲜有生病的独家配方。 从1966年到现在,孙德康五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 自创《勤字歌》 在孙德康的上衣口袋里,有一把精致的梳子,这是他保健养生的另一大利器。 “勤梳头,疾病愁。如果沾水梳头,白发会减少。”孙德康态度恳切。 退休后的孙德康,利用自己年轻时学到的医学养生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形成了《勤字歌》,这是孙德康最得意的健康养生作品,自己也是始终坚持着这样的生活。 “希望我的经验能让更多人知道,不能我一个人独享,要推广出去,让大家都享到福。” 白天,孙德康在家里写自己总结的医学方面的东西,目前,撰写的书稿摞起来已有近1米高。 只做三件事 对待生活,孙德康是认真的,白天主要干三件事:吃饭-写书-锻炼。 在孙德康眼里,“日子快活得很”:每天4:30起床,6:00吃早饭,10:20午餐,16:00晚餐,看完新闻联播后,晚上7:30准时入睡。 不爱吃肉的孙德康,三餐清淡规律,晚饭后坚持沿着军休三所,步行两小时。 “我只干这几件事,但我都尽力做到极致。”孙德康自信满满。 勤字歌 □孙德康 勤梳头,能健脑。勤洗脸,容颜俏。 勤洗眼,不老花。勤洗鼻,不感冒。 勤刷牙,龋齿少。勤扣牙,牙牢固。 勤擦胫,抗衰老。勤药耳,没喉炎。 勤咽唾,肾精保。勤用脑,记忆好。 勤运目,视力好。勤交谈,舌灵巧。 勤动舌,心脏好。勤鼓耳,听力好。 勤洗澡,皮肤好。勤洗脐,免疫高。 勤制怒,疾病少。勤下身,讲卫生。 勤摩腹,滞食消。勤洗脚,胜补药。 勤思考,脑不老。勤锻炼,身体壮。 勤洗手,少得病。勤查体,治病早。 勤握手,保健康, 勤运动,健腿脚。 □王开阔 实习生 俞慧敏 本报记者 陶虎 文/摄 |
下一篇:秋季养生小常识 常喝蜂蜜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