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凛,大家都已经感觉到今年最冷天气的厉害了,那么也意味着我们将迎来一年最后的一个节气——大寒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作为压轴出现,吸千年寒冰之灵气,携万古冰川之气势。 大寒时节,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了,虽偶有大晴天暖阳温尔,但凛凛寒风依然占据主场优势,让人们忘不了它。 大寒时节是怎么来的, 它又有着什么样的传统习俗呢?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去看看吧! 大寒的由来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 大寒的习俗 一、迎灶神 常用的灶神联上也往往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所以俗语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之说。在岁末卖年画的小摊上,也卖灶王爷的图像,以便在“接灶”仪式中张贴。图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国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以示男女授受不亲。也有的地方对灶王爷与灶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这一说法了。 二、食腊八粥 小寒之后过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关于大寒的谚语 大寒大寒,无风也寒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寒风凛凛,大寒将近。尽管气温冻人我们也要做好以下几点: 1.精神——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生活——睡前洗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3.运动——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4.食补——固护脾肾,调养肝血 |
上一篇:大寒节气已过 福州23日降温
下一篇:芒种节气的养生 芒种节气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