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太极 > 民间太极拳大师要如何走出公园 A24

民间太极拳大师要如何走出公园 A24

时间:2018-01-22 06:12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晨报记者 黄宇龙
  见习记者 吴文俊 制图 张 继

  在闵行区莘庄公园的春酣院广场,七点刚过就有不下十人在这片空地上打起了太极,伴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一套陈式太极拳八十三式打完,冬日清晨的刺骨严寒也随之散去,除了拳式,太极刀、剑、枪、扇也在他们手中挥舞,气势恢宏,好不壮观。
  春酣院位于莘庄公园的最深处,这群人虽没有身着统一的太极服饰,但围观的人依然不少,多数是附近小区里的老人、孩子,也有摄影爱好者在此拍摄太极拳手的招式动作。相比于公园内另外两个太极拳团体,虽然位置不怎么显眼,但拳手们姿势有力、拳架正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能够吸引人们驻足围观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公园里的太极拳大师

  莘庄公园刮起这股太极之风,吴安全师傅功不可没,他是这里太极拳文化的推广者,用更官方些的说法来说,就是“上海精武闵行辅导中心莘庄陈式太极拳辅导站站长”,由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武术部下设的精武辅导中心直接任命,以上海市各区为单位,公园、绿地、社区等活动场地为主体,义务向民众推广全民武术健身活动。据了解,目前上海市已建立了14个辅导中心,辅导中心下设186个辅导站。
  吴师傅负责的就是莘庄公园的区域,每天清晨7点吴师傅都会准时出现在这片固定的场地,临近中午时分结束,公园的太极训练也就告一段落。来练拳的拳友们都称吴师傅一声“师父”,所谓名师出高徒不无道理。2017年9月,吴师傅带着他的十人团队参加了“五里桥杯”上海国际健康太极拳交流赛,个人项目共拿下11金、6银、5铜,集体项目则是勇夺一等奖。不论酷暑严寒、日晒雨淋的练拳,吴师傅和他的徒弟们都能坚持下来,出成绩自然也是理所当然。
  跟随吴安全练习太极拳最久的刘晔,已有三年多的太极拳龄,他的职业是出租车司机,白天开工前,跟师傅练上几趟拳已经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原先家住嘉定区的谭英丽对于太极可谓痴迷,凌晨四点从汽车城出发赶赴莘庄练拳,接触太极拳半年已经能在大赛中独当一面。瑜伽教练田晶国则是吴师傅眼中最有天赋的一个,“五里桥杯”一鸣惊人拿下陈式太极拳个人金牌,深得吴师傅真传。
  介绍完徒弟,那接下来就是师父了,吴师傅到底是什么来头呢?吴师傅,名叫吴安全,来自安徽省安庆市,并非出身武学世家的他年少时受少林寺的影响,拥有了一个武侠梦,不过直到被安徽省武术总教练的曦阳掌“轻松拿下”后,吴安全算是彻底明白了真功夫和野路子的根本区别。于是,他在2005年背起行囊只身前往广州金刚禅寺,开始了武学的修行。取真经得历经八十一难,吴师傅的修行之路也没有想象中的顺利,给他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庙门口苦等师傅和连续多月的素食淡饭。
  学成归来后,吴师傅开始活跃在各种民间武术大赛中,从省市级到国家级甚至国际大赛,吴安全的名字始终和金牌、一等奖等荣誉同屏出现。师出正派也让他有了更多的底气来将自己的所学传播,不过和自己经历的叩头拜师不同,虽然团队的成员们都称其为“师父”,但吴师傅传道授艺丝毫没有功利心,在吴安全眼中他们既是师徒也是挚友。

  传统太极拳生存不易

  作为一种养生、强身健体的运动,太极拳近些年也算是风靡,但比起跆拳道、空手道以及剑道等等日韩的武艺,似乎仍然缺少一些竞争力。你时常能在马路上看见身着跆拳道服的孩子,而身着太极服的却很难遇见,这就是中国传统武术所面临的现状。
  在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中,跆拳道、空手道作为竞技项目,被电视转播广为传播,而武术既难以“入奥”,其评分标准难以界定,专业程度高等一系列难题难以解决,导致了中国武术很难作为一个竞技项目出现在国际大赛上。家长出于种种考虑选择忽视,转而选择跆拳道这些可以作为“特长”的舶来品。
  太极拳本身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市场的鱼龙混杂。“陈氏”、“武当”的名号已经成了太极拳教练的一个加分标签,他们中的很多确实来自温县陈家沟或者武当某道观,而“式”和“氏”的两种不同的叫法如今都已经被武术界默认含义相同,早先统一叫法的“式”字更代表太极拳的招式打法,而“氏”字则更有些祖辈相传的意味。叫法如何,终究只是一个代号,不过如果一味以此为经营卖点,那么尚武之风也就变了味。
  仅莘庄地区的太极拳武馆就有不下5家,记者致电了其中一家武当太极拳馆了解到,课程约三个月,收费2800元。课时安排是20个小时十次课,实行小班化教学,每次3到6人。如果零基础开始,基本上能在一季度的课程中学会一个太极二十八式套路。针对儿童的课程收费标准也基本相同,不过可以按需在课程结束后提供“结业证书”。

  民间大师何处觅出路

  混乱的市场让质朴的吴师傅望而却步,就像他多次强调的,习武之人最看重的就是“拳架”要正。在他的理解中,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可以物化的运动形式,更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不开武馆,不以身手博眼球是吴安全的底线,即使是对于莘庄公园里的学徒,吴师傅也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校园也许会成为吴师傅和传统武学的一个不错出路。上海市教委在2017年秋季,在全市所有公办小学全面实施“快乐30分”综合活动,即在放学后的30分钟内,面向全部学生可跨班、跨年级选择活动参加,由教委统一拨款、纳入到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武术自然是不二的考虑方向,对于这个建议吴师傅表示,如果有机会自己一定会尝试让太极进入校园。
  民间大师同样应该回归民间,以吴师傅为代表的公园太极队伍不在少数,在莘庄公园中就有3个太极拳团体,吴师傅偶尔也会带领自己的徒弟们去别的公园“踢园”,虽然没有实质性的评判标准,但公园的游客驻足围观似乎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称赞。这样的经历对吴师傅也有所启发,如若可以联合各个团体组织起公园联赛,对于传统太极拳的推广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很多人穷极一生也难以深谙太极之道,我们所熟悉的太极拳,多数只是在传递太极之“形”。像吴安全这样的民间大师们更应该受到重视,因为他们所传递的才是最纯粹的尚武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