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这些信息来自于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这份五年全民健身计划,旨在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 2020年每周锻炼的人将达7亿 手机下载运动APP、健身手环热销、朋友圈里晒步数、公园里晨练……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注重健身。 6月23日,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介绍《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相关情况时说,2007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是28.2%,2014年这个数据上升到了33.9%。这一次,新的五年全民健身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有统计表明,在运动健身中多投入1元钱,就可以在医疗当中减少7-8元的投入。 哈佛大学研究者对65万名40岁以上人群进行的长达十几年的研究显示:相对于不运动者,每周快走75分钟的人平均长寿1.8年,每周快走150分钟的人平均长寿4年,经常运动并保持正常体重者平均长寿7.2年。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以往,我们普遍存在“重医疗、轻运动”的观念,甚至认为“健康中国”就是“医疗中国”。其实,将疾病防治的关口前移、健康重心下移,把全民健身作为主动健康的手段,可谓《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发力点。 瘦不下来是没掌握好热量差 肥胖已成为全世界一大难题,全球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是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在内的若干慢性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在我国,约有43.6%的人超重或者肥胖,很多人积极健身的主要动力就是减肥。 “每天都在跑步机上猛跑半小时,出了好多汗,怎么也没见瘦?”不少人健身一段时间后面对体重秤很沮丧。咬牙坚持锻炼,体重一定就会掉下来?其实不然。成年人每天热量需要在1500—3000千卡之间,若按体重(平均60千克)估算,所需要热量在25—50千卡/千克体重。一个人如果想要减肥,就要形成热量差,即摄入的热量少于总消耗的热量。 不论采取哪种健身方式,锻炼开始时首先消耗的是体内的葡萄糖,之后才开始消耗脂肪。只有较缓慢而平稳地持久运动,才能消耗更多的热量,达到减肥目的。人体内脂肪的减少取决于锻炼时间的长短,而不是锻炼的强度。有氧运动至少半小时后,才会开始燃烧机体的脂肪,每次运动最好坚持一小时。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后,血糖水平会降低,使人产生饥饿感,这时人们会食欲大增,对减肥极为不利。 而且,有的人觉得只要运动消耗大,在饮食上就可以不必控制,结果将辛辛苦苦的减肥成果化为乌有。胖子不是一天吃成的,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脂肪非常顽固,要长期坚持锻炼才能减掉这些赘肉。通常,我们需要4个星期来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周围朋友可能需要8个星期才能注意到你的体型改变,而其他人则需要12个星期,国外比较流行的减肥瘦身计划一般的周期都是2到3个月。在健身初期,其实脂肪已经开始减少,但由于肌肉充血水肿,会有短暂的体重增加的现象,造成还没有瘦下来的假象,但其实你的体脂百分比已经开始降低,腰围变细了,体型变得好看了。所以,减肥不在于“猛药”,而在于细水长流。一般来说,女性每2到3周减掉一斤体重是比较好的进度,千万不能着急。 |
上一篇:孕期怎样开始你的健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