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图库 > 运动健身 > 【一线】把健身房开成便利店:Liking健身连续融资3.5亿

【一线】把健身房开成便利店:Liking健身连续融资3.5亿

时间:2018-01-21 18:51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改造传统行业,提升其运营效率,已然成为中国创业者在巨头空隙中生存壮大的重要途径之一。最新的融资案例表明,创业者的兴趣延伸到了健身房:一个接触白领人群的绝佳途径。

连续创业者徐志岩掌舵的健身房项目Liking Fit拿到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光控众盈资本”领投的资金。距离这家公司2017年4月份的上一次融资,时间过去不过8个月。快速融资的节奏显示了健身房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两次融得共约3.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将帮助这家健身房在全国范围快速扩张。把健身房开在距离愿意付钱的人们更近的地方,是这家新兴运营机构挑战传统竞争对手的方法之一。“健身房是强调密度的生意,用户不用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健身”,徐志岩说,“这跟开便利店类似。”

小面积、高密度、快扩张

这家健身房运营机构偏爱一线城市的主要商圈写字楼、二线城市的购物中心和大型住宅区,以及三线城市的城中心——总之尽量离目标用户更近就对了。此外,Liking Fit还愿意进驻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写字楼——这是一种“蹭名气”的变相广告。

黄金位置的物业租金较偏僻地方更高,Liking Fit的应对策略是:用面积更小但更智能化的健身房配置吸引用户——例如用手环来解锁门禁,用三维捕捉技术代替巡场教练,甚至将跑步机上的用户接入到一场虚拟的马拉松比赛里:年轻人们愿意为更好的体验付费。

此外,根据使用健身房时段的不同,这家全天候开放的健身房向用户提供多种付费策略,以化解高峰时段使用人群可能拥挤的问题,“低峰时段价格更便宜”。徐志岩说,如果健身房就开在写字楼里,加班的年轻人们不用再关心健身房的打烊时间。

当吸引用户的策略在少数门店验证有效后,徐志岩试图在加盟商的帮助下,在全国范围内快速铺开。快速推广的前提是标准化:运营流程的标准化能减少基层管理者流动带来的服务品质波动,“任何一个店长都是工具化的人才”;而供应链的标准化——定制健身器械和门店装修能控制硬件成本,并提升开店的效率。

开店成本降低、管理效率高,在扩张期加盟费用较低,这些是吸引加盟商的因素。截止2017年底,Liking Fit共运营有大约150间健身房,超过八成是加盟店;徐志岩希望在2018年底,将门店数量提升到300家。在加盟商的帮助下,他说,作为运营机构的Liking Fit已经实现盈利。

与更大体量的传统健身房竞争,“小面积、高密度”或许是更适合后起者的竞争策略。这些“一个单店几千平米”的传统健身房运营较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销售有效期1-2年,甚至长达3年的会籍卡,成为传统健身房回笼资金、用于开设新店的重要手段。

相较之下,单店面积较小的Liking Fit以更低的加盟门槛撬动加盟商,降低开店的流动资金压力。用户只需支付更短期的会籍费——多为3-6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即可使用健身房,这从另一侧面降低用户转化的难度。

此前,健身房领域的重要玩家也试图利用加盟商加速扩张——浩沙健身在2017年开放加盟。浩沙健身首席执行官在一个公开场合说,预计到2019年,浩沙的门店数将扩展到400家,其中200家是加盟店。

高速下的潜在风险

事实上,若不考虑健身房零售品,传统健身房的多数利润来自用户支付的私人教练课时费——这也是私教课流行的重要推动力。目前,Liking Fit将用户的短期会籍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当这一模式在加盟条件下跑通,它希望在2018年增加自有及合营门店数量,毕竟它能从中获得较加盟店更高的利润。

Liking Fit的做法的确降低了用户的使用压力,配合“错峰使用”的定价策略,有助于增加单店用户规模。这一做法“强调走量”,也帮助这家新兴健身房运营机构拓展其他更具想象力的盈利模式,如健康餐食和运动配件。

领投方光控众盈资本的管理合伙人艾渝打趣说,不排除会在跑步机屏幕上播广告——这也是一个收入来源。光控众盈资本的出资人之一是分众,一家以在电梯中展示视频和平面广告而获得丰厚利润的广告公司。显然,将分众的经验从电梯移植到健身房并不是件复杂的事情。

这是一个看起来异常美妙的创业故事:基础业务扩张迅速,现金流充沛;更重要的,它还聚集了一群数量可观、交互频次高、停留时间长、有消费欲望和能力的用户——他们负责为投资机构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

但创业并不简单,那问题会在哪里?一个可能的风险是,依靠加盟商快速扩张的Liking Fit须得协调与前者的关系,若Liking Fit调整策略,或竞争对手开出更优厚的条件时,这群因利而聚的加盟商可能离它而去。

Liking Fit回应腾讯《一线》说,在成熟市场,包括自营、合营及加盟“是一个整体化的解决方案”,作为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输出方,该公司表示能控制这一风险。

另一个风险在于,追求高效就意味着运转链条中各个模块——包括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协调性要求更高,管理须更加精细,一个模块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体系停摆。对此,这家新兴健身房运营机构说,其“管理体制能够胜任这一要求,这也将是公司胜出的关键之一”。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