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昌县致力城市建设树文明新风侧记 家住广昌县城建设东路的张雪琪说在家乡的生活越来越惬意;返乡创业的谢振借生态旅游热搞起了摄影,小日子越过越红火;82岁高龄的宋细仔对广昌这几年的变化赞不绝口……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景观日益提升,环境越来越好,市民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不仅是广昌本地人,就连游客都能享受到创城带来的便利和好处,体会到文明新风漾满城的和谐感,感受到“家”的味道。 城市建设更完善 “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去荷源湿地公园走一走,饱览美景真是心旷神怡!”江音谈起荷源湿地公园感叹太美了。整个公园里依山小径,小桥流水,矮丘高塔,湿地荷田,森林凉亭,来公园散步的人们或坐在长廊里聊天,或在小桥流水之上留影,或登上小亭俯瞰,好不惬意。 近年来,该县坚持规划引领城市建设,按照“一河两岸、一廊两轴三心三区一组团”的山水园林城市总体布局,实施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修编,全面编制完成城区控规面积8.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覆盖率达100%。编制了《广昌县南部沿江地区城市设计》,推动南部沿江地区成为未来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坚持民生优先,实施了县城日供6万吨自来水厂、半岛大桥、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农商大市场、雁塔新区“三馆”、城区棚户区改造等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坚持精建严管原则,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做精、做美、做特”城市,促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功能日益完善,品味不断提升,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该县县城建成区面积达9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城镇化率达47.6%。 环境治理面貌新 “自从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牲畜乱跑的现象没有了,村子面貌大变样,住得干净舒服了。”居住在杨溪乡下陌村的张礼彦深有感触。该县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与旅游产业、中医药产业、脱贫攻坚、医疗卫生基础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城带乡、精准施策,按照四个“精准”要求,注重规划设计,完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截至目前,该县共改造“三格式”户厕8579户;拆除闲置土坯房、猪牛栏等400.69万余平方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与此同时,该县针对环境顽疾,精准发力,创新工作,开展了“广昌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攻坚”行动,动员近万名干部群众参与,清运垃圾、污泥4万余方,拆除违章建筑等18.2万余平方米,恢复裸露山体植被6.8万平方米;精准实施沿线村庄建设规划,注重弘扬莲文化,突显“灰斗砖、坡屋面、飘檐、压檐、瓦头、翘檐、吊脚楼”等传统民居特点;精准投放沿线村庄建设资金,申请了5亿元国开行贷款资金,采取奖补的办法推进村庄整治项目,已实施屋面平改坡4050栋,美化墙体约110万平方米;精准实施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实行县领导挂点推进、各乡镇一把手负责制;各乡镇组建了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各村配齐了村级保洁员队伍,负责环境卫生整治和垃圾收集清运等,建立县、乡、村三级长效管理机制,使环境治理形成常态化,着力打造干净卫生、整洁有序、优美文明的新农村环境。 文明新风漾满城 走进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的驿前镇姚西村,映入眼帘的是群山环抱,粉墙黛瓦;樟树竹林,景色如画;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整齐的小别墅;自然美和人文美相互交融,呈现的是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这也是该县举全县之力创建文明城市的一个缩影。 姚西村村民姚才敏谈起现在的生活笑着对笔者说:“如今村里打麻将、说闲话等恶风陋习明显减少,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每天都过的很充实。”村里先后建起了文化活动室、休闲健身乐园,并连续开展“和谐平安家庭”的评比活动,形成了人人争优秀、户户争文明的良好风气。该县在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的同时,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在全县开展最美莲乡人、孝心人物、文明家庭等一系列评选表彰活动。通过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催开了千万朵文明之花,让广昌沐浴在文明新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