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太极 > 太极与轻生活年代

太极与轻生活年代

时间:2018-01-19 09:18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1845年,早饭刚吃了葱油饼的河北五线城市乡下青年杨露禅,在京城高干子弟会所把一个虎背熊腰的挑战者像抛橄榄球一样抛到空中。面对八旗子弟投来的崇拜目光,他不会料到100多年后,在江南一个叫临海的小地方,有一小撮刚过上温饱生活的文艺小青年,会因为他创立的太极拳而陷入神经衰弱。

  穷学文,富学武。对于这句话,我深有感触。小时候长辈们经常教育我:小子,好好读书啊!不读书以后去城里打工连个厕所都摸不着。证明那时我家比较穷,读书是唯一的出路。我们村土豪的儿子阿彪就没有这担忧,他只要看书超过1小时,他老爸就惊慌失措地跑来说:哎呀呀,别看太久了,脑细胞都看死了。为了保卫家财不被掠夺,阿彪8岁的时候就被送到华东某武术学校深造,三年之后踢断了他老爸的肋骨。

  我看到阿彪穿着武校的灯笼裤回家踢踢打打时,别提有多羡慕。我暗暗发誓,等有一天我有钱了,每顿能吃上方便面了,就去学武。今天大家都当方便面是垃圾食品,那个年代能吃上方便面的不是干部子弟就是富二代。所以我现在每顿能吃上方便面,应当说实现了一大梦想。

  学武之路比较曲折,此处不表。我的好朋友阿亮,小时候也是一个穷书生,现在看起来也有点迂腐,但是偏偏蒙上天垂爱,练得一身好功夫,尤其擅长太极拳,让我们从中获益匪浅。哥几个经常聚在一起切磋拳艺。有一天哥几个又凑在一起,老临海资深文青王二爷说,他要搞一个流动的太极书院,把一群有条件吃上方便面、爱读书、爱太极、爱音乐电影的文艺青年聚在一起玩玩,玩的时候最好能放下烦恼,把日子过得轻松、爽快些。我立即拍手叫好,还颇激动地喊了句:远离城市喧嚣,把握当下人生。

  二爷白了我一眼,说:俗!听起来就像房产公司为郊区楼盘打的广告词。

  2

  记得好像鲁迅说过:中国大概太老了,不管什么东西最后都会变得暮气沉沉。太极拳也一样,不仅暮气沉沉,最后变得近乎妖术。太极拳刚创立的时候,想必是出于军事斗争和自卫的需要。古代农耕社会战火连连,可没这么大的市民广场给群众慢悠悠地打太极。

  河南陈家沟发明的太极拳原本就叫陈家拳,据考据是受戚继光戚家拳的影响。戚家拳是明朝顶级特种部队的杀人技,可见太极拳刚形成的时候确实具备强大的实战性。河北青年杨露禅学艺陈家沟,学成以后北上帝都办培训班,专门招收红墙内高干子弟。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陈家拳经他改良后,变得轻灵松柔、适合养生,但是照样不失实战性。杨露禅号称杨无敌不是靠大V公众号吹出来的,而是靠打遍京城无敌手打出来的。一个淳朴、羞涩的乡下青年凭实力被高干子弟们奉为一代宗师时,露禅公的内心应该是暖洋洋的。之后,他的后人大多以教拳为生,徒子徒孙也大多是靠拳脚讨生活的职业武士,靠的都是能打。所以太极拳能实战,是经过历史实践证明的。

  后来太极拳慢慢变得不能打了,就像是春节变得不再好玩了。除去政治历史的种种原因,我想最大的原因在于传播方式的封闭性,很多拳师出于利益的需要,不敢再教真的了。每一代留一手,四五代下来就留进棺材里了。现在我看到的太极拳有两个极端,一个成为公园的爷爷奶奶拳,求慢求软,年轻人看了要急死。另一个成为义和团式的神拳,标新立异、神神叨叨,没法好好玩了,隔空就可以把人打出五六米远。当然我们临海还有一批前辈在坚持教真正的太极,值得后辈学习。

  前阵子有几个所谓的太极大师在面对现代搏击的挑战时,要么被打得头破血流、毫无招架能力,要么被吓得打“妖妖灵”,硬是把太极拳整成骗子拳和意淫拳。现在我在公园打拳的时候,我看别人的时候不脸红,别人看我却脸红了。

  太极拳终于被轰下神坛。很多爱好太极拳的人在埋怨,不仅埋怨国人不懂拳理,还在埋怨社会不能包容传统文化。好像一切的失败都可以归根于西方文化的入侵,而不去反思内在运行机制是否出现问题。很多人估计至今没有好好想明白,为何我们的武术传到日本就能被改造成风靡全球的柔道、合气道和空手道,为何瑜伽能从小众的印度隐士修炼术走向世界变成健康向上(集健身与修心为一体)的时尚运动,而我们的武术尤其是太极拳却在神秘、封闭的怪圈中裹足不前。

  3

  太极拳走下神坛,对于我们这些爱好太极的伪文艺青年来说,也不算什么坏事。我们开始学会用新的视觉重新审视太极拳,用开放的眼光赋予太极拳以新的内涵。与个别前辈相比,业余的我们可能一辈子也成不了大师,但是我们喜欢认真玩,不会含含糊糊、遮遮掩掩。

  我们也爱读书,爱电影,爱美食。当我们在农家乐架起一口大锅煮大杂烩的时候,还能在土灶边玩玩太极推手。柴米油盐也有禅意,等待饭熟也是意趣。这个时候二爷应该就坐在灶台下边拨弄着柴火,边给我们一本正经地讲述休谟的哲学。

  太极拳不缺拳理,缺的是学拳之人应该具备的思辨和科学精神,缺的是后继之人对真相的追问。面对社会一片喊打喊杀声,我们始终坚信,太极拳是最美丽、最有哲学内涵、最高贵的拳种,她不应该沦为暮气沉沉的街头杂耍,不应该是装满怪力乱神的酱缸。她应该放下历史的包袱,洗尽身上的脏水,以优雅的姿态轻装上阵,重新焕发东方哲学之美、诗剑合一之美。

  生活就像一次远行,我们应该轻装上阵(这句话的鸡汤有点浓)。在二爷的牵头下,成立“轻太极书院”这一交流平台,目的不是为了打造大师、包装神棍,而是体现一个“轻”字,体现体育运动与读书求知的结合。这个“轻”,是心态之轻松、生活之轻简。我希望会有更多的同道之人,能够放下酒局牌局,放下执念邪见,带着一家几口,约上三五好友,小聚一起读读书,喝喝茶,看看电影,打打太极。让太极拳中正的风骨,柔和的气质,包容的姿态,渗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