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医养生 > 《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16

《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16

时间:2018-01-19 06:49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穗府〔2017〕27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执行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卫生计生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30日

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

《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16

《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16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适应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粤府函〔2016〕128号),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16年末,广州市总面积7434.40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区,设136个街道、34个镇;全市常住人口1404.3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70.4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9610.9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96万元;城市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0940.70元;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8.60元。

  (二)医疗卫生资源状况。

  1.医疗卫生机构。2016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806个,包括:医院243个(其中:中医类医院3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309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88个、镇卫生院30个、村卫生室93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23个(其中:妇幼保健机构1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个、卫生监督所14个、专科防治机构8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54个),其他卫生机构31个。

  2.卫生人力资源。2016年末,全市共有卫生人员16.65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3.80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33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0.52人、注册护士4.37人。全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人员1.24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公共卫生人员0.88人。全市全科医生4509人,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3.21人。

  3.床位。2016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8.80万张,其中,医院(含妇幼保健院和专科疾病防治院)8.26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1.20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0.47万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26张。全市社会办医院床位1.27万张,占医院床位总量的15.38%。

  (三)医疗卫生服务状况。

  1.医疗服务。201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1.48亿人次、住院人数275.42万人次。医疗病床使用率85.78%,出院者平均住院日9.2天。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4341.75万人次,占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总诊疗量的29.42%。

  2.公共卫生服务。2016年,全市儿童“五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达98%以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5%以上;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疫苗接种率98%以上。全市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为95.70%,住院分娩率为99.95%,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99.37%,3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为95.20%,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覆盖率为99.27%。

  (四)居民健康状况。

  2016年,广州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1.75岁,户籍婴儿死亡率2.50‰,户籍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32‰,户籍孕产妇死亡率10万分之8.2;全市户籍人口出生率15.92‰,自然增长率10.45‰。

  二、主要卫生问题

  (一)居民健康主要问题。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居民健康的首要因素。广州市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为281.80‰,其疾病负担约占疾病负担总量的90%。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老龄化的加速,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日趋加重。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居民的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针对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

  2.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任务仍然严峻。现阶段,除艾滋病、结核、乙肝等慢性传染性疾病依旧威胁居民健康外,一些新发和突发的传染性疾病,如登革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也给疾病防控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更加大了疾病输入和传播的风险。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健康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抑制,新的健康危害风险不断呈现,控制难度加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公众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对健康安全的期望日益增加,公共卫生安全防控任务更加艰巨。

  3.妇幼健康服务工作需继续引起重视。2016年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较2010年明显降低,但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群众累积的生育需求集中释放,高龄高危孕产妇比例明显增加,控制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难度增大、形势严峻。同时宫颈癌、乳腺癌、妊娠合并症、出生缺陷等问题日益突出,危害着妇女儿童健康和生命安全,对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州市产儿科资源分布不均,儿科资源相对不足。群众对产儿科资源利用不合理,加剧了供需矛盾。

  (二)卫生资源配置主要问题。

  1.医疗资源的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卫生资源较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荔湾区南部、白云区北部、黄埔区东部、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等区域的医疗资源相对薄弱。此外,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针对儿童、老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专科医疗资源不足,不能满足群众相应的健康服务需求,需要继续调整卫生资源结构,改善医疗机构网点布局,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过大,挤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办医院的发展空间。具备一定规模的社会办医院还比较少,社会办医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还有待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缓慢,服务能力与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的距离,加之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建立,使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尚未成为承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主体。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