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健身 > “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发布

“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发布

时间:2018-01-18 23:34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2016年下半年,地方网约车新政陆续出台实施,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网约车价格回归应有水平的正常阵痛,但有关企业“任性加价”的问题也被消费者集中投诉。2017年4月,易到被曝出债务问题,短时间内其平台司机、用户维权曝光迅速上涨。9月,首汽约车充值优惠遭客户广泛质疑,使用受限、退款困难等问题相继曝光。

  舆论认为,网约车作为“互联网+出租车+交通”的新模式,各方需共同努力,不断总结、完善,适时开展评估,推进网约车行业的规范发展。

  预付卡消费

  2017年以来,各地先后出现一些发放预付卡企业突然关门、人员卷款逃逸的情况。尤其是在美容美发、洗染、健身、教育培训等服务领域,经常会发生余额不予退还、经营场所变更、服务质量下降、经营者亏损倒闭以及预付费纠纷等情况。

  湖北、江苏等省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就规范预付卡消费、加强消费者隐私保护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具体规定。而随着互联网+预付费消费模式的不断衍生,强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监管,需求日益紧迫。

  《电子商务法》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种种问题直指法律规范的缺失,《电子商务法》的早日出台也成为消费者翘首以盼的一件大事。

  2017年,《电子商务法》立法进入关键阶段。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对电子商务法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相比草案一审稿,草案二审稿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强化平台经营者知识产权保护责任、电子商务平台配合监管等方面增加了规定。有关方面也正在加快草案的修改工作,争取2018年正式公布施行。

  刷单炒信

  随着阿里巴巴起诉刷单公司一案的开庭,互联网刷单的黑色产业链也浮出水面,移花接木、好评返现、差评打压……能够为消费者消费决策提供更多参照信息的网购评价,正被一些商家恶意操纵,严重破坏了网购信用体系。2017年,“京东众筹被曝涉嫌大批量刷单”“电商起诉刷单平台第一案开庭”等新闻均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舆论普遍认为,“刷单”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体系与网络交易诚信评价体系的对接。囯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中消协于2016年11月签署《关于对电子商务及分享经济领域炒信行为相关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行动计划》,对电子商务领域刷单炒信行为产生了有力震慑。2017年,该文件作为行动纲领,被多个地市级政府部门积极转发,对于号召全社会和广大消费者共同抵制刷单炒信行为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线旅游

  2017年,在线旅游成为消费投诉“重灾区”。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17年8月在线旅游企业投诉量达到高峰,“捆绑销售”问题成为投诉热点。10月,“演员韩雪微博炮轰携程捆绑销售”和“携程时隔半年回复百亿级坑骗消费者”事件引起巨大反响,旅游平台捆绑销售问题再次引发消费者热议。

  -本报 记者林思赓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