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的一天晚上,陈翠英做了一个梦:一只凤凰从窗户外飞进来,站立在智能艾灸仪上翩翩起舞。 “有凤来仪。”早上醒来,她想起了这个梦,对自己这么说。 她决定对“汉灸堂”的产品全面升级,并采用全新品牌“古凤堂”。 经过两个月的日夜加班,“古凤堂” 智能艾灸仪、随身灸、脚灸仪相继完成升级。
【陈翠英,实践、研究艾灸养生近20年,智能艾艾灸五步通疗法首创者,北京艾益康艾灸中医医学研究院院长,“古凤堂”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 缘起亚健康 一说到中医与艾灸,陈翠英的话里充满了感恩: “如果没有中医,我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如果没有艾灸,我现在根本不可能坐在这里谈笑风生。” 1996年,在青岛第二铸造机械厂工作的陈翠英喜得贵子。因为在坐月子时受风,身体出现了很多不适。动不动就过敏,三天两天感冒,头疼、失眠更是常事,每逢要变天了,浑身关节就疼,比天气预报还准。 曾经做过运动员、极少生病的陈翠英不得不成为医院的常客。但查来查去,医生也查不出确切的病症,只是告诉她属于“亚健康”,要她调整心态、增加营养与运动。为了调整心态,陈翠英还专门看了心理医生,但并没有明显的效果。 到了1998年,陈翠英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这时,她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见过的郭郎中。郭郎中世代行医,在内蒙古包头市固始县的方圆百里非常有名。不少疑难杂症,郭郎中开个方子,药到病除。 于是,陈翠英尝试寻求中医的帮助。经过半年的中医治疗,病情有了一定好转。医生告诉她:她的病因在于坐月子时受风受寒,这个病很难根冶,也许艾灸可以,试试吧。 久病欲成医 回到青岛后,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毕业的陈翠英开始尝试自我艾灸。 从小是学霸的陈翠英以为艾灸很简单,不就是点一根艾条在穴位上灸吗? 但她很快发现是自己想得简单。且不说人身上有365个穴位、每个穴位都有其不同的功能,就是同一个穴位,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辰,也有不同的功效;再说灸具、灸法、艾条,也是各种组合、变化多端…… 为了参透其中的奥秘,陈翠英开始天天泡图书馆,从零开始学中医、学艾灸,边学边在自己身上实践。这样坚持了三四年,她不仅让自己的病情极大好转,还开始给身边的亲友艾灸,并在小范围里赢得了认可。 陈翠英在自豪之余,逐渐认识到单凭自己摸索,在艾灸上很难有更大的突破。于是,从2006年开始,实现经济自由的她开始遍访名山,专门打听老中医特别是艾灸高手,向其请教学习。 学医,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另一方面也是陈翠英儿时的理想。陈翠英的母亲身体一直欠佳,她跟姐姐从小立志长大要学医,去医治好自己的母亲。高考时,姐姐如愿上考了医学院,而陈翠英在1989年高考后,因为听从长辈的建议上了一所知名理工大学,学习锻压工艺与设备。 拜师勤学习 从2009年到2012年年初,陈翠英干脆放手公司交给下面人管理,从工厂的事务中彻底抽身出来,一心学习中医与艾灸。期间,她先后师从多位中医专家、博士,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与古法艾灸,并在自己身上一一实践应证。 2012年3月,感觉体内邪火上升的陈翠英为了体验大白菜的泻火功能,大量地食用大白菜汁,结果造成体虚无力。体虚则补,她听从某位医生的建议,用野山参、麦冬大量进补,由于用量偏大导致体内经络气血乱窜,浑身发涨,“感觉身体马上就要爆掉了一样”。 痛不欲生之际,一位上海朋友告诉陈翠英。在上海有一位周老师,从事艾灸治疗工作近40年,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当下马上电话联系周老师,在周老师指导下,先简单处理几个穴位然后马上飞到上海。周老师用独创的艾灸手法全面打通了她体内的经络,暴躁的气血很快就被制服了。 之后,通过不到一年的艾灸调养,陈翠英的身体完全痊愈,每天都是红光满面、身轻脚健。这是她自坐月子得病后,所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轻松与快乐。这些年“神农尝百草”式的亲历,特别是这次让她悟到:泻、补之道如两军对垒杀伐,用药少了效果不佳,用药猛了容易反杀,上上策是疏通人体经气运转,体内经络一旦疏通,就如同自然界的江河湖泊得到疏通,能够自行有序运转、不旱不涝。 陈翠英打内心底佩服周老师的精湛医术,决心拜周老师为师。但周老师坚持两人要“互相学习”,不要拜自己为师。 名义上的拜师虽然没有成功,但周老师很愿意将艾灸方法倾囊相授。毕竟,把艾灸这一传统瑰宝发扬光大,也是周老师藏在心里的梦想。 恩人的梦想,自然也是陈翠英的梦想。 创立五步通 周老师在施灸时有一个特点:一般只取一个穴位,最多也只选两处穴位,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而陈翠英从其他老师或专业书籍里所学到的,大都需要选五六处甚至七八处穴位。 这是为什么呢? 周老师告诉她:人体有365个穴位,其中最为关键的只有10个左右,这些关键穴位主管着人体相关部位的气机正常运转,只要把关键穴位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往往会自然消解。 在青岛三和机电有限公司当执行董事多年的陈翠英当即悟出:这就跟企业管理一样,把部门头儿身上的问题解决了,整个部门的业绩就会立竿见影地提升。这一感悟,催生了智能艾灸五步通辽法。 整整五年,陈翠英都在思考、学习与验证,最后,在周老师的协助下,她创立出一套非常非常适合家庭艾灸的智能艾灸五步通疗法,其核心是通过9个主穴、3个配穴,先通通道,再查降升,以保证人体气机大循环的正常运转。 2017年12月,陈翠英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智能艾灸五步通初探》,发表在国家级医学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大家健康》。该论文从人体气机大循环的角度,用智能艾灸五步法对艾灸进行了流程化处理,对选穴做了简化,能使普通人更容易掌握艾灸技术。 开发艾灸仪 南宋名医张杲在《医说》中指出:“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意思是要想身体健康,足三里穴上的灸疮要保持长期化脓(不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