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这是自从2007年修订之后的第一次修订。作为营养学界的指导用书,新版指南有哪些变化呢?一起来听听专家解读! 数读重点:633概括新版膳食指南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常继乐专员对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重点总结为633。 即指南有6条核心信息,将原来2007版的膳食指南的10条推荐精简至6条,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而最关键的6条核心营养建议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3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一般人群的指南,第二部分是针对特定人群的指南,第三部分是平衡膳食实践指南。 最后,这本指南还有3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图文并茂,原来我们发布是一个宝塔,现在还加了一个餐盘,还加了一个算盘。 因为前几本都是宝塔,大家已经熟悉了,所以我们保留,但是为了更加形象说明问题,老百姓天天端的是餐盘,所以做了一个餐盘式的。 同时,营养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所以我们专门选择了中国的计算机——算盘,来作为营养从小孩抓起的图文并茂的宣传图形。第二个特点是通俗易懂。 第三个特点是贴近百姓的生活。所以我说,这次指南通俗易懂的说就是“633”。 七类人群:指南教你们不同吃法 俗语称“病从口入”,我们现在也讲“许多病是吃出来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 不过,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是,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 总体来看,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及疾病谱都发生了新的较大变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对一般健康人群(2岁以上健康人)和特定人群(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素食人群)分别做了膳食指南。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是指南的核心部分。在这部分中,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二是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在新版指南的6条核心推荐内容中,每个部分后面还单独加上了特定人群应该注意如何吃该,主要针对孕妇、乳母、2岁以下婴幼儿、儿童少年、老年和素食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对其膳食选择提出特殊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