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移动支付安全调查大数据发布。这份由中国银联牵头,在全国34个城市,通过46万人次回收10.5万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去年,移动支付正以全场景的模式迅速扩张,仅2017年前三季度,移动支付交易额就逼近150万亿元,提前4年超越美国及西欧国家2021年的交易预估值总量。 有意思的是,在男性受访者中,平均每月网上消费超过5000元的比例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超越女性8个百分点。而外卖订单和游戏相关虚拟物品的使用比例上升,是促成男性网上支付金额增长的重要原因。 线上线下移动支付占比超七成 从调查的大数据分析看,在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中,商超及餐饮类线下实体消费、网上实物类消费比例最高。而外卖的兴起也使得移动支付在外卖支付场景中的使用比例迅速提升。 结合调查大数据报告,记者梳理发现,就各种场景的消费中,选择移动支付所占的比例如下:线下实体商户消费73%,网上实物类消费购物72%,信用卡还款62%,外卖订单支付60%,打车、出租车出行消费52%,充值缴费或购买游戏点卡50%,火车、电影、飞机、酒店等消费37%,转账汇款31%,挂号、买药等医疗消费22%,发红包16%,购买理财产品11%。 70后、80后更热衷于移动支付 本次调查,男性样本约占总人数的70%, 约七成被访者集中在20岁至40岁。从年龄结构看,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主要集中于70后、80后,经济发达城市的人们更愿意选择移动支付。比如,上海、北京的移动支付使用率就遥遥领先于其他32个城市。 在此次调查所涉及的男性被访者中,平均每月网上消费超过5000元的比例超越女性8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而外卖订单和游戏相关虚拟物品的使用比例上升,是促成男性网上支付金额增长的重要原因。 而在整个受访的人群中,使用过移动支付的被访者已超过9成。相比刷卡支付,74%的被访者更习惯使用移动支付,这一行为在男性中的比例更高。 值得关注的变化是,90后的收入状况虽不及其他年龄段,但每月通过移动支付在网上消费金额达5000元以上的人群比例为23%。 刷指纹等技术受年轻一代青睐 移动支付的场景丰富与普及,也在改变着人们对账户的安全管理方式。调查大数据总体而言,传统验证支付方式的使用比例大幅下降:以支付密码为例,使用比例相比2016年下降25%;80后、90后对新型方式如指纹等生物识别的使用比例高于60后、70后。 近6成被访者安全意识有待提升 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中,超过6成被访者在使用手机时存在一些不安全行为,对个人信息、支付账号安全构成威胁。近5成人群即使在二维码来源不明的情况下,也会因为有优惠信息而去扫码。盗用社交账户欺诈现象依然突出,扫描“李鬼”二维码被钻空的比例上升。本报记者 吴黎帆 男性被访者平均每月网上消费超过5000元的比例超越女性8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