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像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呼啸着从我们面前奔腾而过。长久以来,无数人探寻着这条长河上游的故事,挖掘着滔滔不绝的河水裹挟着的宝藏。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先人有着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智慧,也留下了无数的谜题,困惑着一代又一代人,直到现在。 10.堪舆 堪,天道;舆,地道。堪舆本有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之意,分为罗罗、日课、玄空学、葬法及形家五部分,在民间亦称风水。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讲,风水之学是一种环境心理学,环境的改变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运气。风水上所说的“气”,是能源、流气,是物理中的场气,看不到,却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气有好坏之分,所以人们用风水来召唤福气,赶走晦气。 阴阳论是风水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把世间万物均划分阴阳两极,风水的宗旨就是要实现阴阳调和。而太极便是阴阳调和的最佳状态,有安定气势的效果。另一重要概念则是五行思想。将世间万物以五种性质划分,五行之间彼此相生相克,维持均衡的状态。 古代风水多用于阴宅的选择,中国至东汉出现“葬地兴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是阴宅风水所追求的最高目标。现代风水则多用于阳宅格局,如抬轿屋,是指楼房顶端有小屋,前后留空地,或中间宅地高,左右二屋低陷,有如轿柄的屋型,这种屋型,两侧的电磁波会延屋脊传导过来,连续不断的改变场内离子状况,是居住者产生判断力失误的情况。 风水学因为它的神奇,直到现在,依然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它将更完备,更科学。 9.占星 暗黑的夜色像一块巨大的幕布,将无数的星辰衬托的像钻石般熠熠生辉,相信几乎没有人能抵制那样的美丽,我们都曾在某个深夜,仰起头,注视着那星空,出神地思考。 而在古代,这片星空同样也了那样一些人的思维,这些人发现了星空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他们发现日月星辰的分布与运行对判别时间、季节和方位十分重要。 《易经》有云“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远古时代世界的各民族,从畜牧时代进入农业时代,必然伴随对天象的观测,中国古代天文预测主要涉及星象。最迟在汉代,我国已把天文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了。 在古代天文学中有这样几个重要概念,“黄道”即太阳视运动轨迹,“白道”即月亮视运动轨迹。古人在黄道两侧各延宽八度,共十六度宽,称黄道带,古人把黄道、天赤道附近的星空划分为二十八个星空区,是为“二十八宿”,并以此作为坐标,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 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镇星)五颗星因为是除地球外距太阳最近而与日、月被合称“七政”,又称“七曜”。北极星被古人认为是天的中心,称它为“中宫”。而最接近北极星的七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了北斗星。《史记-天官书》说北斗是“帝车之象”。 人们根据观测制作各种各样的占星盘,希望通过星运来避免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而占星术随着天文学的发展而发展,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奇门遁甲 据说,很多人学习奇门遁甲,最后都会走火入魔然后疯掉,而另一些人会解释道“天机不可泄露”,事实是,奇门遁甲之术晦涩难懂,没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是很难领会其中之要的。 该术是奇门、六壬、太乙三大秘术之一,是易经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是论天体、人和地球运动规律的科学巨着。应用天干、地支、八卦、九宫、九神、九星、八门等元素,永远将自己处在高屋建瓴的方位,运筹帷幄。 奇:乙丙丁三奇,表示日月星;门:休死伤杜开惊生景,表示八卦各有一门;遁甲:是把六甲隐藏于六仪(戊己庚辛壬癸)之下。起源于四千六百多年前,创始于轩辕黄帝,由风后演绎成文,是古代人民研究和探索自然界的磁场作用在每年、每月、每日对人体生物钟运动曲线影响,以及趋吉避凶的最佳方法。 奇门遁甲分为天、人、地三盘,天盘九宫有九星,中盘八宫布八门,地盘八宫代表八个方位,天盘地盘上每宫都分配着特定的奇(乙、丙、丁)仪(戊、巳、庚、辛、壬、癸六仪)。根据时日,以六仪,三奇,八门,九星排局来占测。 这种在高处掌控一切的状态当然是所有人想要并追寻的,但正因为此术的神奇,它才成为一种秘术,只被少数人掌握。 7.大六壬 大六壬,三大秘术之一,是以天道运行之客观天象,做天人之际百事预测的学问。六壬术是中国古代用式盘来算命的方术,天干中,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 水,舍阴取阳,故名壬,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个(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故名六壬。 其占法,用两木盘,上有天上十二辰,称天盘,下有地上十二辰方位,称地盘。一旦有事,转动天盘,使用时太阳所在的宫所对应的天盘地支对齐地盘的时支,以判吉凶。 六壬术推算难度很大,其容纳了阴阳五行学说、易经理论、占星术以及军事思想,千变万化,是中国古老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很难完全掌握。 6.太乙神数 太乙神数也是三大秘术之一,是古代高层次预测学,相传太乙术产生于黄帝战蚩尤时。太乙行九宫法,采用五元六纪,甲子元、丙子元、戊子元、庚子元、壬子元、五元共三百六十年为一大周期。 据太乙神数推算,上古有一年冬至,恰好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称为太极上元。甲子以来的年数称太乙积年,由太乙积年再求出太乙流年和太岁值卦,以断本年气运。 这些秘术到现在基本已经失传,但它仍然是古代人民智慧高度发达的象征,是我国文明的重要成果。 5.历法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学源远流长,相传三皇五帝时已有历法,《易纬·通卦验》说:阴阳律历皆祖于《易》。明确指出古代历法存在的原始形态是卦,可称之为卦历。伏羲六十四卦先天圆图即是古老的十月太阳历,后天八卦方位图是神农创制的古老八月大火历。 中国古代历法都有两套系统,一为岁,一为年,岁用太阳回归年,而年则以农作物生长周期为依据。 夏主参历,参历是夏代的历法,以参中为年首,参历是十月历《史记·天官书》说“参为白虎”参历又称虎历。 殷历的岁首为冬至,有人称之“殷正建子”,一岁为365.25天,殷历的年首,本来是大暑,称“殷正建末”,后把大寒改为年首,称“殷正建丑”。过年日称为火神日或火把节(彝族还有火把节,彝族中确实流传着后天八卦火历图和先天八卦火历图,彝族很好的保存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文明。),一年为360天,用六十甲子系统计日。 《周正建子》记载,周代的历法是以十二地支计月的子月为正月,所以周历很可能就是十二月太阳历。十二月太阳历以冬至为岁首,子月为正月,以雨水为年首,岁为365.25天,年为360天。 传统历法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发展到今天,我们在使用公历的同时,依然也在使用着传统的农历,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要的春节也依然采用农历记。 4.阵法 在中国古代,带兵作战特别讲究排兵布阵,而阵法的好坏可以影响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
下一篇:男子藏火机被查遭女友狂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