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把“大三亚”打造成世界顶级旅游目的地

把“大三亚”打造成世界顶级旅游目的地

时间:2018-01-17 11:18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近日,三亚西岛渔村一期建成迎客,景区与渔村实现融合式发展。图为低空俯瞰三亚西岛。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近年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开发日渐加快,2016年,“大三亚”旅游总收入352.53亿元,占全省的52.45%,接待过夜游客1952.9万人次,占全省的39.16%,国际游客占全省70%以上,旅游业态成绩斐然,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去年,为贯彻落实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大研讨大行动,省政协把加快推进“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作为2017年重点调研课题,并成立调研组深入开展调研。去年9月20日,省政协加快推进“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专题协商座谈会在海口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赐贵到会听取意见建议,对省政协为推动“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进行充分调研表示肯定。记者今天(1月15日)从省政协获悉,《加快推进“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调研报告》已经出炉, 为加快推进“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建言献策。

  旅游开发日渐加快

  据介绍,为了做好此次调研,省政协成立由省政协主席于迅任组长、党组副书记马勇霞任副组长,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牵头的调研组,组织力量深入三亚、陵水、保亭、乐东等市县及浙江省、山东省开展实地调研,先后召开13次座谈会,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在掌握一手材料、科学分析研讨、凝聚各方智慧的基础上形成调研初步成果。根据加快推进“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专题协商座谈会精神,调研组对报告进一步修改完善,在集思广益、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最终形成调研报告。省政协主席会议同意这份报告,并在对该报告进行认真审议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案,报送中共海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研究参考。

  调研报告显示,“大三亚”包括三亚、陵水、乐东、保亭等市县,地处世界级养生度假天堂黄金线北纬18°以南,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全国唯一的热带滨海地区,是全省旅游资源最优质最密集的区域。“大三亚”土地总面积6967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9.71%,区域内各市县地域相连、文化同源、民俗相近、人缘相亲、往来频繁,一体化发展具备良好的地理和人文基础。

  “自三亚于1999年率先提出构建三亚旅游圈,到省第七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三亚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加快推进‘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前后历时18年,经历了从市县自发状态、到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上升到省级层面,再到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省政府务实举措三个阶段。”省政协调研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战略定位和实现路径越来越清晰明确。在党代会责任分工中,由省长沈晓明任“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责任领导,省发改委为牵头单位,省旅游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建厅、交通厅为参加单位,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整体联动、共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大三亚”各市县抱团发展的氛围逐步形成,一体化合作初步展开,三亚提出要发挥核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陵水、保亭、乐东提出要积极主动融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成为市县发展的现实需求和迫切愿望,在联席会议建立的基础上,“一市三县”有意识、分步骤地开展合作,在旅游线路开发、品牌共同塑造、宣传推广促销等方面旅游联动初具雏形,联动效应初显成效。

  “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开发日渐加快,差异化发展态势初现,2016年,“大三亚”旅游总收入352.53亿元,占全省的52.45%,接待过夜游客1952.9万人次,占全省的39.16%,国际游客占全省70%以上,旅游业态成绩斐然,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2016年“大三亚”GDP占全省的19.05%,2017年上半年,占比达19.8%,比上年同期增长8.6%,是我省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借鉴好经验打造专属品牌

  调研组认为,“大三亚”区域合作开展十多年来,各市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各个方面对“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缺乏长远战略性考量。三亚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还很低,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周边三县主动融入意识和行动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区域内设施互通、产业互补、监督互助、政策互动等深层次的互联互通还缺乏整体部署,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亟待研究并加以解决。

  对此,调研组提出“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区域发展定位不够清晰明确,开发缺乏规划统筹;国际旅游岛优惠政策尚未用足用好,国际化水平明显偏低;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强,新业态培育发展进程缓慢;旅游业发展不均衡,极化现象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运输服务机制不完善;旅游人才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缺乏强有力的协调保障机制,合作深度有待加强等。

  调研报告还借鉴国内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珠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做法和经验,国外佛罗里达州的旅游一体化、夏威夷的旅游一体化、马尔代夫旅游共享开发模式的做法和经验。调研组认为,“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生搬硬套”,应找到一个能够融合“各家之所长”,又体现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建设模式,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调研组结合实际,提出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审视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下定决心把“大三亚”打造成世界顶级旅游目的地;把支持三亚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作为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加速提升三亚国际化水平;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以更宽广的视野谋划对外开放新格局,寻求政策上重大突破,增强旅游发展动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大三亚”旅游经济圈发展提供强大保障;深入挖掘、培育旅游文化元素,注重从地域文化中捕捉演绎旅游业的闪光点;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大三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大力推进旅游扶贫、旅游富民,让老百姓成为旅游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等8个方面的意见,报省委、省政府供参考。

  “调研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报告充分肯定并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吸收和运用政协建议。”省政协研究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努力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区

  调研组指出,建设“大三亚”旅游经济圈,是深化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把全省作为一个大城市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的突破口和先行区,也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学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发挥资源最大效益的必然选择。区域内各市县要充分认识建设“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重要意义,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以更大的视野、更宽的胸怀、更长远的眼光,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利益固化的藩篱和行政壁垒的障碍,服从服务全省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