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属火,其性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主治中医师邓聪表示,中医讲究天人相应、顺时养生。避免炎暑盛夏的“贪凉坏习惯”,如吃过多生冷食物、吹空调过冷过久、睡地板等都会使寒邪进入体内损伤阳气。 夏季适当饮些姜茶,可很好地祛除体内寒气,以达到养阳的目的,正如中医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此外,大蒜也是很好的养阳食材,并有行气杀菌的作用。夏季养阳还有“冬病夏治”的功效,如在一年中最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做“天灸”,可显著振奋机体阳气达到治疗疾病的功效。 夏季人体脏腑肝气渐弱、心气渐强,酸入肝、苦入心,故此时,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饮食原则。饮食以清淡、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为主,多吃粗粮、蔬果、水果,如小米、玉米、绿豆、莴苣、黄瓜、番茄、冬瓜、凉瓜、节瓜、山楂、香蕉、枇杷、乌梅、桃、李等,少大鱼大肉、肥腻冰冷和吃得过咸。 此外,中医认为“暑多夹湿”,夏天不仅气候炎热,而且雨水较多,尤其南方潮湿气胜,可适当多吃清热消暑、健脾利湿的食材,如赤小豆、扁豆、薏米、芡实、淮山、茯苓、白术、苍术、芦根、竹叶、荷叶、西瓜等。 邓聪提醒,立夏以后,自然界万物蓬勃生长,欣欣向荣,但也是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的时期,蚊子、老鼠、蟑螂等传病媒介亦会迅速繁殖,故夏季是各种传染病、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等发生和流行的季节。此时,要时刻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定时消毒,饭前便后勤洗手,生冷食物慎吃,不吃不洁、不新鲜的食物。 专家表示,夏季养生要使志无怒,舒肝养心。一方面,“夏气与心气相通”,炎热的夏季极易扰动人的心神,出现烦躁不安、心绪不宁;另一方面,肝在志为怒,愤怒时肝气亢盛,“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属火的心气也会随着属木的肝气而充盛,使“通于夏气”已十分旺盛的心气“太过”。因此,夏季要注意精神的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安闲自乐。同时,“心主血脉”,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防止发火生气引起血压升高、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链接 夏季汤水推荐 1.扁豆赤小豆节瓜汤 材料:炒扁豆50g,赤小豆50g,节瓜1斤,田鸡4只或瘦肉4两,陈皮1块,幼盐少许。 方法:炒扁豆、赤小豆、陈皮分别清水洗净放入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加入已去皮切块的节瓜、剖洗干净的田鸡或瘦肉,改中火继续煲一个半小时左右,加盐即可饮用。 功效:有健脾祛湿、清热解暑的作用。适用于夏日精神疲乏,手脚无力,食欲不振,小便不畅。 禁忌:肾气虚、小便频密之人不宜多饮用。 2.云苓白术鲫鱼汤 材料:云苓50g,白术15g,鲫鱼1条(1斤左右),陈皮1块,幼盐少许。 方法:云苓、白术、陈皮分别清水洗净放入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加入已剖洗干净预先煎香两面的鲫鱼,改中火继续煲一个半小时左右,加盐即可饮用。 功效:有健脾、益气、祛湿的作用。适用于夏天内湿结滞、精神疲倦、头目重坠、胃口欠佳、口淡无味。 禁忌:身体燥热发烧之人不宜多饮用。 南方日报记者 赵兵辉 通讯员 陈瑶璇 魏星
|
上一篇:2015中国(辽宁)首届养生文化节即将盛大启幕(图)
下一篇:张少华养生之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