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图库 > 明星养生 > 双重身份的大赛参与者周琳:让自己变得更好

双重身份的大赛参与者周琳:让自己变得更好

时间:2018-01-15 23:51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诞生于2008年,弹指一挥间,已是“十年磨一剑”。十年间,从大赛平台脱颖而出的,除了一部部朝气蓬勃的佳作短片,还有许许多多怀揣着电影梦的青年影人。在这里,他们或遇见电影,或得以重新审视电影,或开始读懂电影。十年,光影流淌,大赛与他们一同成长。

  大赛创办十周年之际,组委会特别策划推出“青年影人”系列访谈,从历届大赛参赛选手中遴选出12位有代表性的青年影人,通过对他们的采访,从另一个角度来回顾大赛。本期“青年影人”——周琳。

  周琳,1988年出生,济南人,高考填报志愿时,没有遵从父母的意愿学医,毅然选择了电视编导专业。一个女孩儿,只身奔赴东北,在沈阳大学拿了四年的奖学金。本科毕业后,她考取山东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回到阔别四年的家乡。2014年,正在读研二的周琳,在师姐的引荐下进入山东省电影家协会实习。当时,影协的重头工作就是筹备第五届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周琳随即成了那届大赛的一名“工作人员”。同时,作为一名影视专业的学生,她也报送了一部自编、自导、自演,还参与剪辑的故事片《心愿》。就这样,既是参赛者,又是“工作人员”,周琳成了大赛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具有双重身份的参与者。时隔三年,再次谈及大赛,周琳又被悄然赋予了一重“大赛见证者”的身份。在周琳就职的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里,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当年参赛的那部片子讲的什么?获奖了吗?

  周琳:入围了,但没获奖。片子叫《心愿》,算一部校园励志片吧,讲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大学里心灵上的转变和成长。当时和我们同学一块完成的这部片子,我是导演,也是编剧,还参与了剪辑,对了,女主角也是我演的。

  记者:作为当时组委会的实习工作人员,评委老师们有没有给些点评和指点?

  周琳:有,当时评委老师给我指出了片子存在的一些问题,给了我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其实,作为工作人员,我们能看到所有的参赛作品,和好的作品一对比,就知道差距了。我记得当时有的参赛影片整体上已经很成熟了,甚至在叙事和拍摄手法上在做一些前沿的、实验性的尝试了。我从别人的作品里学到很多。

  记者:在影协实习期间参与大赛的组织工作,你具体负责什么?

  周琳:我在影协实习的那半年多,正好经历了那届大赛的全过程,从征集作品、宣传、联络媒体和选手、评选到最后的颁奖,我全程都参与了,学到了很多东西。我还记得那一届颁奖仪式是在百丽宫,很精彩。

  记者:现在回想起来,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

  周琳:我记得当时大赛颁奖仪式的主持人是一位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主持人,她在台上很紧张,还说错了一句话。仪式结束之后,她问我,是不是主持得不好,我还宽慰她。现在她已经是电视台很成熟的主持人了,独立主持自己的节目。想想觉得很感慨,我们因为大赛认识,大赛成了我们的一段交集,见证了我们共同的成长。

  记者:你觉得大赛对你的成长和发展有怎样的作用?

  周琳:大赛对我来说,更多的是给我一种精神上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可能真的做得不够好,但是我们努力了,在某个阶段,给予对这个阶段的肯定,这就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记者:现在在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具体做什么工作?

  周琳:我是2015年来的山影集团,现在在制作公司担任责任编辑,负责维护网站和新媒体,有新剧宣发的时候,也负责剧目宣传,像《大圣归来》、《青岛往事》、《伪装者》、《欢乐颂》、《安居》,我都参与了。另外,也参与一部分项目的拍摄制作,现在在做一部科教片。

  记者:有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

  周琳:山影是个很高水准的平台,让我站得更高,接触到更多。从早期的《白眉大侠》到后来的《伪装者》、《欢乐颂》,山影出了许多精品;像赵冬苓老师、李九红老师,我们有很多享誉业内的前辈,甚至来我们这里实习的在校生都很优秀,所以我没有特别具体地想我要成为什么,我能做的就是每天去汲取,去学习,尽量让自己变得更好。

  记者:你怎样看微电影的发展趋势?

  周琳:我硕士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微电影情感研究”,当时微电影还是一个比较时髦的概念,但最近两年,微电影这个概念似乎渐渐褪祛了热度。可能有人认为它不赚钱,但是我认为它是有生存空间的,它在形式上有它的优势。对于初涉电影的人来说,微电影是一个好的进阶平台,肯定要有这一步。

  记者:你认为举办微电影大赛,意义在哪?

  周琳: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聚集、发现人才,让大家共同成长。

  记者:大赛办了十年了,还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你对大赛有什么建议吗?

  周琳:希望大赛能融合、嫁接更多的资源,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我觉得大赛可以多侧重公益,在服务社会方面多些尝试和探索。

  记者:大赛创办十周年之际,你对大赛以及怀揣电影梦的青年朋友有什么想表达的?

  周琳:祝福山东青年微电影大赛十周岁生日快乐!感谢能够有这样一个平台,为热爱影视的年轻人插上梦想的翅膀,来这里吧,尽情地呐喊青春,自由翱翔于美妙的光影天地!

原标题:双重身份的大赛参与者周琳:让自己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