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儿童 > 村里来了机器人 留守儿童享受到智能教育

村里来了机器人 留守儿童享受到智能教育

时间:2018-01-14 17:33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村里来了机器人 留守儿童受到智能教育

村里来了机器人 留守儿童享受到智能教育

科技日报广安1月14日电(记者 雍黎)上懂天文下知地理,能跳会说的机器人,走进乡村来到留守儿童身边了。1月13日,全国首个“机器人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精准教育扶贫标准化示范点落户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市龙庙村等四个村落的留守儿童领到了首批捐赠的机器人,今年该项目还将向广安市投放100台教学机器人。

村里来了机器人 留守儿童享受到智能教育

“你好,小宝,你能给我们拍张照吗?”“好的,请看着我笑一笑。”在广安市兴平场镇龙孔村,十几名留守儿童看到机器人“小宝”的到来开心地不得了。看着机器人在与自己的对话下能唱歌、跳舞、照相、回答数学题,又惊讶又欣喜。10岁的小男孩朱立新说,他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机器人,没想到自己还能亲眼见到,而且这个机器人比他想象的还厉害。龙孔村村委会主任邓明海介绍,该村有305户,934人,外出务工的人员约占一半,村里有26名留守儿童,这个机器人将放在村活动中心,供孩子们随时前来互动交流学习。

据了解,“全国机器人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精准教育扶贫标准化示范点”项目,是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扶贫办的指导下,由中国标盟机构联合邓小平城乡发展学院、厦门引领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厦门京扬集团、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

村里来了机器人 留守儿童享受到智能教育

“让留守儿童通过机器人智能教育,享受到优秀的教学资源,为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这无疑是为我国教育精准扶贫打下一场漂亮的攻坚战。”中国标盟机构总顾问、标准化高级研究员黄永衡介绍,据全国妇联统计,我国现有留守儿童6100万人,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教育不好就会形成情感缺失、心理失衡、智力低下、观念偏差的突出社会问题。教育扶贫目标就是能让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精准最深度的扶贫。如何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弥补留守儿童身边环境的不足,他们觉得利用现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行业,通过机器人智能化教育,建立一个“远程化、场景化、程序化、交互式”的留守儿童智能化教学模式非常适合。

对此,从2017年3月开始,项目组深入广安数个扶贫试点村进行留守儿童摸底调查,建立了留守儿童失教大数据库。同时项目组走访了全国几十家教育机器人研发单位和生产厂商,并会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智能化研究,联手北师大的专家团队、邓小平城乡发展学院和中国好老师广安基地,开发了适合我国留守儿童教学和智能开发的智能化软件,及机器人教学课程,建立起了“机器人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精准教育扶贫标准化体系”。

“构建机器人智能教学的标准化包括三个步骤:建立反映机器人智能教学和市级需求的各项标准;将各项标准整合,形成机器人智能教学标准体系;将标准化向纵深推进,运用多种形式支持创新和完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高新所所长咸奎桐表示,构建机器人智能教学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远程化、场景化、程序化、交互式教学行为,尽可能的排除不适当因素的干扰,确保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在项目启动仪式上,广安市委书记侯晓春表示,这是“精准扶贫、标准扶贫、深度扶贫”的新思路、新创举,他希望企业家和专家们一起,总结出“精准教育扶贫+标准化”的“广安模式”,为留守儿童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

据了解,该项目计划在2018年建成全国百名留守儿童智能化教育示范点,在2020年底前建立覆盖全国六千万名留守儿童贫困地区的机器人智能教育扶贫点,用智能化和标准化教学让留守儿童和城市儿童实现教育资源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