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理工科男多女少|大象公会 为什么程序员、工程师都男多女少?为什么大学理工科女性远少于男性,而文科男性又远少于女性? 文|朱不换吴余 说起程序员,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穿着随意、不修边幅的宅男,很少会想起女性。 这一直觉印象确有统计支持,且中外皆然:据2014 年统计,中国80%的程序员是男性,在2016 年的美国,则是77%。 ▍典型的程序员群体合影 在其他理工类行业中,男性也明显更多。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15 年统计,美国科学家和传统工程师从业者中,女性仅占28%。 与此同时,女性在文字写作领域则占据统治地位。在美国的作家和编剧行业中,女性占63%;即使在科技文献写作行业,女性人数(56%)也高于男性。在中国编剧行业,女性也后来居上。 ▍美国新闻工作者与作家协会年会上女性云集 对这些普遍存在的职业性别差异,人们很容易认为,这是社会的性别刻板印象和隐性歧视所致。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社会越发达,男女越不均? 在人们的经验中,有关性别择业的刻板印象的确在中国社会广泛存在,且的确与特定职业的性别差异脱不了干系。 如在高中文理分科时,主导选择的老师和家长普遍抱有「男孩学理科,女孩学文科」的看法。在高考选专业时,男生更多选择传统理工科,女生即便考理科,也多会选择「偏文科」的金融、财会、经济。 这些选择,直接造成了中国高校不同专业间悬殊的性别比,进而造成职业间悬殊的性别差异。 ▍央视新闻报道的2017 年部分高校专业性别比 然而,如果认为只要扭转观念上的刻板印象,推进社会平权,这些差异就能被消除,或许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因为,更大范围内的研究表明,男女在不同职业的人数差异,并非性别观念保守或男权社会的独有现象。反过来说,那些被公认为观念保守的国家,这些专业女性的比例未必就低。 例如,伊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都是以性别观念保守的穆斯林占据主导的国家。 但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 年统计,印尼女性取得工科学位的比例,伊朗、马来西亚女性取得理科学位的比例,都高于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 ▍2017 年7 月去世的伊朗数学家,2014 年菲尔兹奖获得者米尔扎哈尼(Maryam Mirzakhani),是至今唯一获得该奖的女性 另一方面,欧美教育学界近十五年来的研究和统计,则得出了与认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就能促进男女职业平等的传统看法截然相反的结论。 美国波士顿学院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的下属研究项目「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TIMSS),调查了全球53 个国家与地区、超过三十万名八年级学生对数学的态度,综合数据如下: ▍点击查看大图 数据表明,男性对数学以及数学相关职业比女性更感兴趣,是世界范围内普遍的现象。 出人意料的是,许多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的地区,女性对数学的兴趣反而较低。 例如,男女对数学相关职业的兴趣差距最大的地区是荷兰(-23%),香港(-18%)、意大利(-18%)、英国(-17%)。非洲发展中国家博兹瓦纳,是唯一女性对数学相关职业更感兴趣的地区(+2%)。 不过,这一结论虽然反直觉,却能很好的应证海外留学生的观察:在今日的欧美大学,理工科学生,尤其是硕士和博士中,当地学生中女生的比例往往会比留学生更低。 更重要的是,这一结论能很好解释欧美教育界所面临的困惑: 早在1980年代,美国教育界便已发现女性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领域代表率不足,并将其归咎于教育不平等开展改革。 这些措施虽已大大缩小了男女生在中学数学成绩上的差距,但时至今日,这些领域对女性的吸引力仍远不如男性。 那么,排除社会进步程度,还有哪些因素能影响女性和男性的择业差别,并让身处开放社会的女性对数学丧失兴趣? 男生数学好,但女生语文好得多 另一项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研究,或许能为这一问题提供答案: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是一项由经合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2000 年起每3 年开展一次,评估完成基础教育的15 岁学生的技能水平。 PISA 测试包括阅读、数学、科学三个科目,2012 年又加入计算机。至今已完成了对75 个国家和地区、150 万学生的测试和统计。 ▍该研究最为中国人熟知的新闻,是在2009 年和2012 年的PISA 测试中,上海学生总分均排名第一/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对2009 年测试的报道 2009 年起,PISA 测试开始应用于教育学界关心的男女差异问题,结果同样出乎人们意料。 据2009 年统计,虽然女生数学得分在79%的地区低于男生,平均分较男生低12 分,但与此同时,更大的差异则在于阅读科目: 在所有参与国家,男生的阅读得分都比女生低,且平均分差高达39 分之多,几乎相当于一年受教育水平。 ▍部分地区PISA 2009 数学和阅读测试结果 在表现最好的学生群体中,数学和阅读两科呈现显著的性别分化。数学最好的学生中,男生近女生的2 倍,而在阅读最好的学生中,女生是男生的5.6 倍。 这些测试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据英国利兹大学与美国密苏里大学两位心理学研究者对2000 年至2009 年PISA 测试结果的分析,上述成绩差异,与传统认知中被视为差异源头的各国发展水平、平权程度并无一致的相关性。 他们发现的另一个现象是,PISA 测试中男生在阅读上的劣势,与女生在数学上的劣势之间,反而存在较显著的负相关。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区男女生在数学得分上的差异越小,那么男生在阅读项目上的劣势就越大。 换而言之,无论女生的数学成绩相对男生是高是低,女生在文科领域的始终能占据巨大的相对优势。数学越好,在阅读上的优势也就越大。 这一数据也能在中国高中数据中得到部分应证: 根据对浙江省2006 年至2014 年的高考成绩的抽样调查,女生语文、英语和其他文科成绩连续九年高于男生(甚至包括偏文科的生物)。男生仅在数学(理科类)和物理、化学上占有优势,但幅度均小于语文和英语。 因此,若排除一些地区存在的歧视因素,女生整体上更偏好自己擅长的文科及其相关工作,并非不合情理。 发达国家的理工科工作依然男性扎堆,并非因为女性不善于理工科(毕竟还有21%的地区女生数学得分更高),而是其在文科上的优势实在过于显著。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男女间的数学和阅读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出如此引人注目的差异? 进化、性激素与认知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上看,较新近的研究的确承认,男性和女性的确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在语言、记忆、数量、空间认知这四大类认知能力中,两性占优势的情况并不相同: 女性占优势的这几类任务,大都与记忆和语言有关,要么需要对记忆中存储的信息进行快速访问,要么需要使用语言符号对信息进行操作和创造。 ▍女性占优势的心理测试任务:词联想,同义词,语义类比 男性占优势的这些任务,则大都涉及对心理图像进行维护和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