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陈曦)中医理论认为: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节,阳气在这一天强盛到极点,阴气自这一天开始滋长。养生要顺应自然,一方面保护阳气,不要让它过旺而引发上火;一方面也要滋阴调息,养护心脏。 据专家介绍,夏天到了,不少心脑血管病患者有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一年中夏季血压最低,症状会相对稳定一些。其实不然,每年的七八月份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一个小高峰。夏季由于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容易诱发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此外,要注意身体变化,按照中医的养生方法,要防止“情绪中暑”,“静心”养生;起居有节,适时运动;注意饮食清淡,保证水分充足摄入以防止心脑血管发病。 此外,高温酷暑也影响着老人们的身体健康,导致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许多人在三伏天会感到口干、咽痛、烧心等,在中医看来这其实是上“火”的表现。老人可表现为咳血、黄痰、口臭、口腔疼痛、失眠等。因此,“下火”是夏日防暑的必备功课。专家建议,盛夏高温天气,人们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吃油腻和辛辣食物,同时可以适当服用适合自身体质的降火药物。如老人和小孩由于体虚,可服用药性缓和的“玄麦甘汤”,即玄参、麦冬、甘草;年轻体壮者可在此基础上,加服清热解毒的药,如板蓝根、山豆根等。 日前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联合河西区寿园里社区党委在社区进行了“盛夏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知识讲座,向老人们普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知识,让老人们平安度过炎热的夏天,并且向老人们赠送了夏季的保健药品。 |
上一篇:中医专家支招老年人如何秋季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