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珩)2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寓意春季的开始。虽然立春后气温开始逐渐回升,但每天早晚仍然寒冷,“倒春寒”也时有发生。三军医大新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杨清武教授提醒,“倒春寒”极易诱发中风,市民应提高警惕。 杨清武教授解释,在“倒春寒”天气中,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加速了血栓的形成。同时由于初春时节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血流减慢,从而诱发中风。 中风发生时往往都有一些早期征兆,如短暂性视力障碍,常常哈欠连绵等。凡是出现了这些征兆,都必须引起重视,及早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必要时可做造影检查。 专家提醒,在“倒春寒”天气中,首先要注意保暖,春天早晚气温的温差较大,心脑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过早地脱去冬衣,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可以适量喝茶和姜汤,多吃些芹菜、大蒜、洋葱、蘑菇和黑木耳等,这些食物中的膳食纤维等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
上一篇:“立春”重护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