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自处暑这一天开始,夏天的炎热就结束了。实际上,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春秋时代、秦汉年间古人实测当地气候、物候变化情况,逐渐确定、流传开来的。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如东北、四川、沪苏浙地区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与黄河流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在南方地区,立秋过后出现酷热天气是常事,处暑过后也常遇“秋老虎”,持续日数约一周至半月,甚至更长时间。在民间,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近来每到深夜熟睡,我的两片掌心就炙热如熨斗,尽可能轮换抚触枕头、床单、被面上凉快的地方,以获降温,一夜醒来仿佛所有的褶子都被我熨平。 处暑过后,日常生活要注意六点: 穿着:虽有“春捂秋冻”一说,但处暑过后,早出晚归者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是夜间外出,要多穿衣服,避免寒气入侵。 锻炼:早晚可适当运动,中午气温偏高,仍需要避免室外运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不宜晨练一直到太阳当空。 夜寝:白天若室温不高可不开空调,开窗使空气流通。晚上入睡前,应关好门窗,因深夜往往降温幅度较大。 灭蚊:处暑过后仍是蚊子繁殖高峰期,必须重视家居灭蚊,喷洒杀虫剂。需要注意的是,仅用驱蚊灯是不能杀灭蚊子的。 饮食:有些人在处暑过后往往胃口大开,但此时仍不宜多吃肉类等高蛋白食品,可选用适合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莲子、扁豆、冬瓜等。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喜欢吃酸味者,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敛。这段时间尽量不吃萝卜(胡萝卜除外)。萝卜主下气,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印象里,夏天是一年四季里最充满故事的季节,因为它热的是那样稳定而持久,使得我们的记忆清晰明了。而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此时应注意养生保健,健康过处暑。(李红) |
上一篇:保温杯泡枸杞能养生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