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保健 > 养生减肥 > 脏腑养生原理【潍坊减肥吧】

脏腑养生原理【潍坊减肥吧】

时间:2018-01-12 23:0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气,原本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千概念,常指构成万物的,最基本物质。《公羊传·解诂》说:“气也,无形以起,有形以分,造起天地,天地之始也。”我国传统医学和养生学引进这一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气同血、精、津、一道(广义的气包括血、精、津),构成人体结构形态的最基本的物质元素。
气是人的生命活动的高扬的标识。东汉时期的一个著名的唯物论哲学家王充在《论衡·论死》中指出:“人之所以聪明 智慧者,以含五常之气也;五常之气所以在人者,以五藏(脏)在形中也。五藏不伤则人智慧;五藏有病,则人荒忽。荒忽则愚痴矣。人死,五藏腐朽,腐朽则五常无所托矣……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天下无烛燃之火也,焉能有无体独知之精?”王充用烛与烛火的关系,说明脏腑——气(包括血、精、津)——精神(包括思维、禀性)是一个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统一体与共生体;说明气这种人体中最为活跃的积极的起主导作用的基本元素,既是脏腑的养分和动力,又是人们的精神、思维、禀性等机制正常运作的养分和动力。难怪孟子敢于如是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公孙丑上》)这也即是传统养生学之所以将调动与发挥气、血、精、津等基本元素的最大潜力及功用视作养神调性、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的一个根本原因。
人身之气,遍布全身,无处不有。如宗气,蓄积于胸,主呼吸并注于心脉以血;如营气,营行于血脉之中,化生血液并营养周身;如卫气,疾行于脉外,主温煦肌肉、司腠理开合而抵御外邪侵入;如脏腑之气(又分心气、肝气、肺气等),分布于脏腑,维持并体现其生理功能;如经络之气,流于经络,沟通表里上下,通行气血,传导感应…人体所有的脏腑生理活动、四肢百骸和五官九窍的生理功能,无不体现着气的生理效应。
脏腑包括脏和腑两大类。脏即心、肝、脾、肺、肾五脏。据《内经》论述,五脏的主要功能是“藏精气而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就是说五脏是贮藏气、血、精、滓的,所以它能充满而不能充实,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六腑的主要功能是主管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送和排泄,所以它内部虽有实物但不会被充满,它始终在传化、输泻,故又叫做“传化之腑”。此外,还有奇恒之腑,它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都不同于一般的脏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即女子的子宫),其中胆兼属六腑和奇恒之腑。
五脏六腑的配合关系是:五脏主内,属里;六腑主外,属表。六腑是随属五脏的。五脏六腑的作用尽管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生气化血,营养身体,抵御外界侵袭,共同协作维持身体的,健康。营养身体的对内作用叫做“营”,抵御外袭,保卫身体的对外作用称为“卫”,营气、卫气的产生,是吸收食物营养和呼吸自然界空气的结果。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系统,其外应自然界,内系人体,通过对气的呼吸吐纳,构成内外环境统一的整体。所以《内经·灵枢·本神篇》说;“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