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青岛9月7日讯(记者 胡方圆 通讯员 谭华)9月7日白露,阴气渐重,露凝为白,故名白露。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天气渐凉,空气中的水蒸气夜晚在草木凝成白色的露珠。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便是说白露时白天黑夜温差很大,因此做好日常的预防保健非常重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戴淑青主任提醒市民节气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多酸少辛 白露气候干燥,燥邪伤人,易耗伤津液,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预防秋燥方法很多,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秋季人体精气开始收藏,有利于补品吸收,从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正是进补的大好时机,可选用补而不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桂圆、莲子、红枣、山药、银耳、枸杞、黑芝麻、核桃等。秋天雨少天干,要多喝开水、菜汤、豆浆、牛奶等,多吃青菜、萝卜、葡萄、柿子、梨、芝麻、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食物,少食辛辣,以免引起咽干鼻燥等秋燥症。 饮食上应多食酸,少食辛。因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宜收不宜散,入秋后要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多吃酸味果蔬,别忘禁寒凉。有哮喘、气管炎、咽炎以及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尽量少吃带鱼、螃蟹、虾类、韭菜和辣椒等。海产品多为大寒之品,易伤脾胃,如果和切碎的生姜同吃,有温中散寒解毒的作用。 起居:添衣莫过厚 《黄帝内经》记载:“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白露节气起居应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可防止收敛太多。白露节气是气候转凉的开始。此时夜间及早晚气温低,正午仍很热,是秋日温差最大时。古语说:“白露身勿露”,告诫人们白露时节气温转凉,不能袒胸露体,尤其一早一晚要多添衣服。夜晚睡觉关好窗户,防寒湿侵袭出现关节酸痛沉重,脘腹痞满,便溏,四肢无力等不适。但添衣不要过快过厚,以免干燥上火。俗话说:“春捂秋冻”,此时适度经受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的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应注意腹部保暖。 精神:积极乐观 白露时节过后,天气渐渐凉爽,日照减少,叶落风起,很容易让人产生悲凉之感。中医讲,肺应秋,在志为悲。因此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培养乐观的精神,并适当地调整起居时间,早睡早起。 运动:汗出但不疲倦 白露后,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拳、体操、打篮球、羽毛球、导引等,以汗出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许多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病人由于担心受凉、感寒后发作,心理紧张,对体育锻炼有所顾虑,结果体质下降,反而发病增多。其实,体育锻炼对本病患者大有好处,病人可根据体质适当选择运动方式。经常唱歌也会对此类疾病有所控制及预防。唱歌时采用腹式呼吸,能增大肺活量,减轻肺部压力。 节气灸:调理肺经,补养肾气,强壮脾胃 治未病科戴淑青主任提醒广大市民朋友,白露天气越来越凉,易出现手脚冰凉、肢体怕冷、尿频、乏力等肾气不足的症状,所以此时要以艾灸补养肾气。秋季感冒多为“风寒型”,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用艾灸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祛风散寒。天气转凉之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特别容易复发,此时的灸疗,也可起到温补脾胃的作用。在艾灸过程中也可以配合中药补养肾气,调理肺经,强壮脾胃。艾灸穴位可选取肾俞、肺俞、脾俞、足三里、大椎、神阙等穴。目前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开展多种灸疗项目,如脐疗、督灸、雷火灸、大灸、麦粒灸、温针灸、艾条灸等,可以满足不同体质人群的治疗调养需求,且疗效确切,无副作用。 |
下一篇:节气养生:清明祛湿,杞叶扁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