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保健 > 寻访长寿之星,探求养生之道

寻访长寿之星,探求养生之道

时间:2018-01-10 17:19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为了探求、总结和宣传、推广长寿健康老人的养生健身之道,为全市人民延年益寿提供典范,同时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泰安市养生保健康复学会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发起组织“寻访长寿之星,探求养生之道”活动。

健康长寿老人专访

肥城市新城街道古店社区 王德香

    97岁的王德香老人跟儿子和儿媳一同居住在肥城市新城街道古店社区,古店社区是肥城市村改居的明星社区。同在该社区居住的村委工作人员鹿书军是此次采访的联络人,在带我们去王德香家的路上,他自豪的给我们介绍着他们的社区。的确,一座座高层住宅错落有致,设计大方。社区内道路干净,绿化覆盖率很高,假山、奇石随处可见,随行的同事开玩笑说:“如果放在城市,这样的社区物业费可不便宜。”鹿书军介绍说,他们社区是肥城市的明星社区,经常有“上面”的电视台过来拍摄、取景。

    由于电梯故障,我们只能步行上楼,好在王德香家就住在6楼,敲开门,王德香的儿媳张丰兰正准备出门。她笑着对我们说:“我以为你们上午来不了了呢,这不我正要到地里去呢。”这让我有些纳闷,整体搬迁后难道还有地要种吗?之后的采访中通过询问得知,张丰兰所说的“地”是她在附近开的“自留地”,专门用来种菜。看的出来,虽然“上楼”已有几年,但张丰兰骨子里对土地仍保有热情。

    因为耳背稍重,王德香并没有听到客厅里我们寒暄的声音。张丰兰边让我们坐下,边匆匆进屋知会婆婆有人来访。王德香慢慢的从卧室里走出来,她身材矮小,头发花白,穿一件墨兰色绣花大棉袄。我赶紧迎上去搀扶老人家,她握着我的手,情绪略有些激动的说到:“这么大老远的你们还过来看我,真是……”边说,老人家边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下,还招呼我坐到她身边。

    环顾室内,多处精心布置的花草吸引了我的注意。据儿媳张丰兰介绍,王德香平时在家就喜欢拾掇这些花草。当我们赞叹这些花开的漂亮、诱人时,张丰兰开玩笑的说:“好几回那花儿都被她(婆婆王德香)浇死了。”引得哄堂大笑。不过,儿媳张丰兰对待老人的态度很“开明”,“她愿意拾掇就让她拾掇吧,”张丰兰说到,“我们很少干涉她的举动。”一辈子务农的张丰兰,肚子里的知识如其人一样朴实。她不知道这种“开明”缘何对老人家有益,她多半只是理所当然的这样认为着。

    我们了解到,整体搬迁后,脱离土地的农民大都以务工为生,王德香的儿子也不例外。采访中,张丰兰也表露了想谋个活计的想法。她在与鹿书军的谈话中提到了自己有意在城市绿化和树木养护的工作中寻个岗位,因为她的老伴儿,也就是王德香老人的儿子正在从事这项工作。当然,能外出务工主要得益于王德香老人身体硬朗,正如张丰兰所说,如果不是婆婆生活能够自理,他们外出务工也不放心,外出务工就有心无力了。王德香的自理能力也得到了随行的鹿新军的认同,他讲到:“有次村里组织办银行卡,老太太这么大年纪了,居然是自己到现场办理的,当时大家都感觉不可思议。”

    关于老人家的饮食,张丰兰介绍到,一般全家人会一起吃早餐和晚餐,午餐老太太自己料理。“她从不挑食,我们做什么,她就跟着吃什么,”张丰兰看着王德香说到,“我们家的人就是吃菜多,煮一棵白菜,我们三口人一顿饭就能吃完。”在张丰兰看来,生活清贫是王德香能够长寿的原因之一,关于这点,她还有对比分析。据他介绍,王德香的大女儿家生活富裕,饮食丰富,但大女儿的身体不太好,相比之下,王德香清苦一生,却是长命百岁。此外,王德香没有抽烟、饮酒的习惯,但是喜欢喝茶、吃零食。

    据张丰兰介绍,王德香老人精力充沛,每天5点钟左右起床,从来不午休。其实,我想,老人家每日早起,除了自身生理规律所致外,还有心里对儿女们的体谅。儿子儿媳每天5点半就要外出务工,老人家早起跟他们一起吃早餐,省却了自己的麻烦,也能让儿女们宽心。像儿媳的“开明”一样,王德香的“体谅”也一定是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因素,而家庭和睦的确比物质丰裕对长寿更有益。

健康长寿老人专访

肥城市新城街道东付村 王志唐

    下午两点钟左右,我们见到了王志唐老人。王志唐生于1923年,今年94岁。看见老人时,他正在街上晒太阳,之后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王志唐平时没有睡午觉的习惯,冬日午饭后一般会到街上走动走动,然后找个地方晒太阳。“看,那就是王志唐老爷子,多壮实。”随行的村委工作人员裘德路指着前方的王志唐说到。

    看到有车驶过来,王志唐好奇的起身来看个究竟,与我们随行的东付村村委工作人员裘德路和李长江赶紧上去打招呼,道明来意。老人家很热情,也很和蔼,头戴一顶鸭舌帽,一身黑色棉袄、棉裤看起来格外厚实。不知是因为惊讶还是紧张,老人家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只是站在胡同口儿对着我们呵呵的笑。这时候,王志唐的长子王淑森走来招呼我们进屋。

    大家边聊边朝王淑森家走,穿过十几米长的胡同,一不留神,我们竟然被王志唐老人“甩开了”,老人家身形轻健,步伐矫捷,让我们着实开了眼界。今年也已经60岁的王淑森介绍说:“老爷子平时走路快,有时候我都跟不上他。前两天还自己爬到房顶修天线,让我‘数落’了一番。”听完此番介绍,再想想老人家始终挂在脸上的笑容,倒是让我感觉他如“老顽童”一般。

    我们进屋后还没来得及坐下,一位老太太慢慢的走进来,村委工作人员裘德路赶紧介绍说:“这是老人家(王志唐)的老伴儿,比老爷子小两岁,也90多了。”我们请两位老人坐在一起,开始询问我们关心的问题。据了解,王志唐年轻时闯关东,做过多种苦力活儿,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迫回到肥城老家。因为耳背的缘故,老人家并不知道我们此时正在谈论他年轻时经历的那些火与血的岁月,他只是仰头看着我,呵呵的笑着附和。

    我们了解到,跟大多数其他受访老人一样,王志唐对饮食没有特殊要求。虽然和老伴儿一起在三个儿子家轮流居住,但伙食都是老两口自己操持。王志唐不喝酒,也没抽过烟,只是有每天喝茶的习惯。此外,据王淑森介绍,王志唐每天的运动量很大,早晨吃完早餐,老人家就要到附近的大市场去溜达溜达,消磨时间,也锻炼身体。王志唐还经常用三轮车拉着老伴儿赶大集,对此,邻里街坊也多有称道。

    除了喜欢运动外,王志唐的另一个爱好就是看电视。据了解,王志唐每天晚上要看完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才休息。当然,老人家喜欢看的节目内容很单一,都是些新闻类和战争类题材的节目。“这么大年纪了,还关心国家大事呢。”王淑森一边说,一边扭头看了一眼王志唐。

    采访中,大家多次提到王志唐心态好,从截至目前采访到的长寿老人来看,心态好是他们们的共性。当然,我们对长寿老人的采访,其意义不仅仅是告诉大家心态好是老人们长寿的原因,更要通过记录和描述告诉大家如何成为一个心态良好的长寿老人,从而对愈加严重的老龄化社会稍有裨益。肥城市新城街道古店社区 王德香 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