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人群 > 儿童 > 泉州:肥胖儿童易患“成年

泉州:肥胖儿童易患“成年

时间:2018-01-10 13:21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肥胖儿童不仅身体笨重,行动迟缓,还可能患上糖尿病、“三高”等成人病,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心理都会受到影响

指导医生

泉州市营养师协会专家委副主任、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 柳耀红

■记者 苏玮杰

家住丰泽的小林是一名小学生,今年8岁,体重超过100斤,他母亲很发愁。“我就爱吃汉堡、薯条,喝可乐,不爱运动。”小林说。放学后,同学们都跑跑跳跳地回家,只有小林一个人慢腾腾地走。他回到家后也不动,写完作业就睡觉,整个人懒洋洋的。

专家提醒,肥胖儿童患病风险高,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心理都会受到影响,家长应重视起来。

小胖墩人数增多

减肥松懈易反弹

时下,“小胖”越来越多,2017年5月11日,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营养学会等多个单位专家联合编写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不断攀升。1985-2005年,我国主要大城市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由0.9%增长至3.2%,肥胖人数也由141万人增至404万人;估测该群体目前肥胖儿童数约476万人,肥胖率约为4.3%。1985-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也由2.1%增至12.2%,肥胖率则由0.5%增至7.3%,相应超重、肥胖人数也由615万人增至3496万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至2030年,0—岁儿童肥胖检出率将达到6.0%,肥胖儿童数将增至664万人;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0%,超重肥胖的儿童数将增至4948万人。

有的“小胖墩”甚至需要去医院治疗。“许多父母带着小孩来咨询,几乎有一半是得了儿童肥胖症。” 泉州市营养师协会专家委副主任、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柳耀红说,青春期少年超重的原因,大多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例如一日三餐无规律,经常不吃早餐,晚上疯玩,吃夜宵,白天整天睡觉,零食当正餐,爱吃甜、香辣、油炸食品,爱看电视、玩游戏机、暴饮暴食。

“很多人都知道管住嘴、迈开腿就可以控制体重,坚持一段时间后确实有效果,但一松懈就很容易反弹。”柳耀红说,青少年儿童肥胖特别容易复发,主要是他们正在生长发育,需要营养成分支撑,因此不能说减肥,只能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控制体重。“青少年儿童没有特效的减肥药物,只能靠综合行为干预,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着手,由于小孩的依从性较差,导致肥胖复发率非常高。”

肥胖儿童易患“成年病”

情绪也易受影响

柳耀红解释,胖并不意味着身体结实,反而会增加疾病危险。研究发现,肥胖青少年儿童不仅身体笨重、行动迟缓、活动能力下降,还常伴有平足、膝内弯、下肢弯曲、脊柱和椎间软骨损害等。同时,其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心理都会受到影响。

“小胖墩”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抗病能力差,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导致“成年病”年轻化,如糖尿病、脂肪肝、“三高”、冠心病等;还有性发育障碍,男孩性发育滞后,女孩性发育早熟;耗氧量高,比正常人高出30%—40%,体内氧气“入不敷出”,表现为无精打采、嗜睡、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效率从而使成绩下降;皮下脂肪过多,还会影响形体美。

“在集体活动中,‘小胖墩’往往表现笨拙,成为被嘲笑和取绰号的对象,严重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使其产生自卑感和精神压力,影响社交能力的发展。”柳耀红说,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孤僻、不合群,形成被动、退缩的个性,严重者可能患上“自闭症”。

纠正错误观念

改变生活方式

柳耀红表示,世卫组织已把肥胖列为一种慢性疾病。肥胖症往往是指因体内热量摄入大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过多聚积、体重超出正常,而不伴有内分泌病因的单纯性肥胖症。绝大多数儿童肥胖都属于单纯性肥胖,是由生活方式造成的,简单来说就是吃得过多过快、运动量不足、饮食结构有问题。

柳耀红认为,一些错误观念阻碍肥胖的控制。很多家长认为胖点没什么不好,说明“娃长得壮实”,尤其是祖父母辈,更是喜欢孩子长得胖乎乎的。实际上这种认知是错的,肥胖的损害已经远远超出家长的想象。即使知道肥胖不好,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长也不清楚食物的营养成分、热量等,或是舍不得断掉孩子吃的“爱好”,导致孩子肥胖。

“营养过剩是一个伪概念,肥胖儿童也缺营养。肥胖儿童往往是营养不均衡造成的,糖分、油脂吸收过多,但是维生素、矿物质等缺乏。” 柳耀红建议,从饮食来看,要讲究营养均衡,例如,炒菜少放点油;少吃甜零食、饮料;少吃精米、面;多吃杂粮、不含糖的八宝粥;多吃热量少、纤维多的青菜;不吃油炸、红烧鱼而吃清蒸鱼;不吃炒鸡蛋而吃蛋羹。另外,增加运动量,培养运动爱好,并能长期坚持,让孩子肌肉长得好、内脏长得强,提高代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