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新闻 > 名人养生 > 热销保健书“互掐” 读者不知信哪个好

热销保健书“互掐” 读者不知信哪个好

时间:2018-01-07 22:36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文/片  本报记者  师文静

    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健康养生书籍随之热卖。这些书种类繁多,其中不乏打着“雷人”保健观的招牌来促销的书籍,更让读者迷惑的是,这些养生保健书籍,在内容上经常“互掐”。

    千余种保健书上架畅销单本日售百册

    21日,记者在历山路的两家大型超市发现,超市图书专柜主要以销售养生保健类图书为主,有不少读者蹲在地上翻看这些书籍。大润发图书专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养生保健书有百余种,而且这类书最好卖。

    在泉城路新华书店,记者发现本来在四楼集中销售的养生保健类图书,在一楼开辟了专柜。销售人员将不同类型的保健书分门别类,以方便读者选择。《从头到脚说健康》、《养生先养脚》、《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等等“名人保健书”被放到最为显眼的书架上。

    养生保健类书籍专柜边围拢了不少正在翻阅的读者,出乎记者意料的是,翻看保健类图书的消费者不仅仅是中老年人,还有不少年轻人,其中不乏在校大学生。

    在新华书店四楼,养生保健类图书专架上,各类精致包装的书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书店一位姓王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排全是销量很好的畅销书,像最近流行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作者张悟本等名人的书都非常火,上架之后日均销售量达80余册,有几本能卖到百册,而其他保健畅销书也能卖二三十册。

    该负责人还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有几本保健类畅销书上架,现在在售的保健书有千余种,而且销量都不错。保健书的畅销已经持续了多年,一本书往往经多人阅读,破损率也较高。

    “雷人”保健观频出内容“互掐”读者质疑

    随着养生保健书的热销,一些从医学上来说“出格”的言论也层出不穷。不久前流行的“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每天吃一个红薯可以保证不得癌症”、“肉块能吃死人”等观点,就被证明没有科学道理。

    记者在翻看保健类图书时发现,不少书为提高销量,往往把最能抓住读者眼球的信息“打包”放在图书的腰封或者前言里。像“有病不用上医院”、“医生不会告诉你的疾病真相”等信息不断地跳入读者的眼中。一本正在畅销的图书更是将“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不必终生服药”等挑战医学的养生做法大胆地提出来。

    前来购书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对于这些保健书的内容她总是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 “不久前很多同事得知吃左旋肉碱对减肥显著,而且不会有副作用。但是又听说吃这种东西会有口渴、头晕、拉肚子的不良反应,所以我对保健书的内容还是不太信任。”

    此外,一本养生指南认为,游泳并不是最好的有氧运动方式,它会诱发哮喘发生,而另一本书则提出,游泳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最好运动。

    而最近较为流行的一种养生观点是,生吃茄子可以预防高血脂、高血压,还可以减肥。但是又有医学专家提出,茄碱在老的生茄子中含量较高,身体过量吸收茄碱,经过15分钟至3小时就可出现口腔及咽喉部瘙痒、上腹部疼痛等症状。针对这些“互掐”的养生观点,不少读者都非常无奈,不知道该相信哪种说法。

    专家质疑保健书内容直言应设市场准入制度

    这些五花八门的养生观点确实“雷”倒了不少读者。在质疑之余,不少读者也开始怀疑这些养生书作者的身份。

    对于养生书籍的热销,山东大学出版社的王桂琴教授认为,这与逐渐增多的名人养生保健讲座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养生讲座一方面培养了一批养生名人,另一方面也引导大众越来越认可养生保健。你可以发现,不少养生保健书的操作,首先是将养生名人炒作起来,然后再根据讲座整理出书内容,达到一种名人效应。”

    王桂琴表示,在图书出版行业,对于关系人们身心健康的养生保健图书,现在根本就没有相应的准入机制。“什么出版社都可以出,为了追求市场,势必导致出现很多同质化的养生保健图书。而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在图书内容上,不少书都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从理论上来讲,专业的医学保健内容很难赢得市场。权威专家首先是没有过多时间做讲座、出书。其次,专家著作中的专业保健内容向通俗化内容的转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读者对专业书籍的认可度也低。面对良莠不齐的保健类图书,市民可以选择相对专业的保健书,要认准权威出版社。”

    王桂琴告诉记者,针对保健类书籍鱼龙混杂的现状,出版监管部门应从创作者的专业性、图书的内容、出版社的资质等方面进行严格监管,为保健类图书设置严格的准入制度。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