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有很多人喜欢玩虫,比如蟋蟀,比如蝈蝈,比如养鸟也算,养各种小小的动物,甚至昆虫,这曾经是很多人的爱好,过去很多人,喜欢养蝈蝈,甚至在大冬天,出门把蝈蝈放在棉帽子里,到了温暖的房间,把棉帽子摘下来,捧出蝈蝈,听它叫几声,那个开心。 现在可能很多讲究生活的老人,还有这种习惯,每天自得其乐,很是幸福。 在画家里,也有专门画这些小动物的,比如齐白石老人,这些小昆虫,在这些画家的笔下,充满了自然之趣。 而在我的眼里,角度会有些独特,我认为这些都是养生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很难跳出来,从一个很高的高度来俯视人生,我们会沉浸在每天的生活奔波里,无力自拔,这种状态,会令我们越来越深入泥潭,被周围的境遇所困。但是,玩虫的过程,就给了我们一个俯视生活的机会。 当您看着笼子里的蝈蝈,会看到它的整个生命,它是如何进食的,如何运动,如何休息,如何度过春夏秋冬,无论多么微小,它依然是生命,它要来到这个世界,有一番经历,然后离开。在这个生命的有效过程里,它会进食,它会想要交配,它会体会阳光,然后会有生病,或者康复,然后,活到离开。 我们看着它,会想,我们自己是否会有所不同? 不同很多,一个明显的不同,是妄想比较多。我们渴求明利,渴求长寿,渴求子孙孝敬、子孙成功,所以,我们几乎一直在欲望中生活。而蝈蝈,过着一种简单的生活,对这一切并不在意,在心情好的时候鸣叫,在遇到异性的时候兴奋,吃黄瓜、鸣叫几声,然后活动筋骨而已。 这种感觉,我相信每个玩虫的人都有。所以我们见到的玩虫的人,都比较闲适,有的人会说:那是因为他们性格闲适,所以才玩虫,可是,我却觉得,两者是相互影响着,您常常看看这些昆虫,可能会更加闲适。 如果时常可以把自己从复杂的困境中抽离出来,体会一下生命的单纯,把自己变得更加简单直接,这也是一种养生,这种心灵上的养生,对于老人来说更为关键。 《健康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