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建始也”,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意味着冬季正式开始, 有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丁酉年 九月十九 今日立冬 冬季开始,蛰虫休眠。 万物收藏,规避寒冷。 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 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2017年11月7日,13:37:45立冬 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节气 立冬为十月节,冬为终,万物收藏。 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 还有一定的能量, 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 但气温会逐渐下降。 1 立冬三候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 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丨水始冰 此节气,水已能结成冰 二候| 地始冻 立冬之后,土地也开始冻结 三候丨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 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颜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 2 立冬诗词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宋代】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代】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 【明代】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 【唐代】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吟立冬日野外行 【宋代】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立冬 【宋代】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3 立冬习俗 涮羊肉 秋冬后的羊肉味道尤为鲜美。 我国除了塞外边睡,如内蒙古、西藏等地, 一般都在深秋开始吃羊肉,到立春为止。 立冬时节,羊肉也是时令之物。 《帝京景物略》称: 明朝时,北平在农历十月,羊开始上市。 北方吃饺子 北方有谚语说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饺子源于“交子之时”之说, 立冬是秋与冬相交的日子,过年是两岁相交, 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南方吃鸡鸭 在我国南方, 立冬时节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 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 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 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补充能量。 酿黄酒 绍兴人从立冬开始酿黄酒 俗称“冬酿”,祈求福祉。 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 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 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口感醇美。 4 立冬养生 温补为主,不盲补 冬季,要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 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 羊肉、牛肉、鸡肉、虾等食物中 富含蛋白质及脂肪, 御寒效果最好。 调养作息,早睡晚起 《黄帝内经》中指出: “冬三月,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意思是,人们应该早睡晚起, 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 注意保暖,防心血管疾病 立冬之后,气温骤降, 应当特别注意保暖。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 睡前用热水泡泡脚; 刮大风时最好不要迎风行走。 适当锻炼,激发身体潜能 冬季养生, 要适当感受寒凉之气, 上午9点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 室外运动最为适宜。 运动勿过度,以身体微热为度。 5 立冬美景 秋已尽,雁声入梦凉,山月各苍茫。 落水荷塘风声枯。 冷絮清霜冻醒骨。 细雨未干沾湿袖。 逐光暖行时渐疏。 万物收藏敛旧谷。 蛰虫休眠伏不出。 墙外红叶藏不住。 橙香橘黄酒初熟。 暖阳闲话小火炉。 北风潜入悄无踪, 未品秋浓已立冬。 寒冬将至,珍重加衣。 整合:新华每日电讯(ID:caodi_zhoukan) 资料:谁最中国、中国好诗词、书画界艺术、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