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迎来夏天的开始。中医养生,讲的是天地人合一,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夏季如何养生,所以导致阳虚的人非常多。
原标题:立夏养生你养对了吗? 前天立夏。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迎来夏天的开始。中医养生,讲的是天地人合一,正是因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夏季如何养生,所以导致阳虚的人非常多。 人体养生要顺应四时节气的变化而变化。古人养生讲究顺应天时,这个天时就是季节、月份、时辰等,因为人的健康和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人体的状态也像大自然一样有着潮涨潮落和阴晴圆缺,人与自然的这种呼应,中医叫做“天人合一”。《黄帝内经》强调: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服天气而通神明”,“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夏季养生要养阳 夏季在五行属心,心属火。夏季气候炎热,万物生长,阳气在外,阴气在内,这时我们体表是热的,身体内部是凉的。地球也是一样,夏季地上是热的,地下是凉的。冬季地上是凉的,地下是热的,人体也是外表是凉的,身体内部是热的。 按照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的论述,“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著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民间有一句谚语讲:“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养生主要是养阳,因为夏季最容易伤人体的阳气。自从冰箱和空调的出现,人们很容易获得和节气养生相反的东西,夏天喝冰的水和啤酒,吃凉的水果,吹空调等等。夏季常吃寒凉食物先伤及脾阳,脾阳虚日久伤及肾阳,形成脾肾阳虚,现在人不懂养生,致使现在阳虚的病人非常多。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阳虚呢,看看阳虚的症状:怕冷,不敢吃凉的或腹部受寒腹胀,腹泻,腹痛,不易消化,周身倦怠,乏力,头晕,大便不成形或大便粘腻,舌体大,舌苔厚腻,女性还会出现月经量少,失眠。 阳虚的人平时要多注意饮食调节,给大家出一个扶阳、调补脾胃的验方:生姜30g,大枣5个,红糖适量,陈皮10g,山药10g,可以煮汤加入也可以煎水代茶饮。此方可以长期服用。 针对长期脚凉的人还有一个泡脚方:艾叶15g,生姜30g,花椒15g,羊火叶15g,以上四位药加水适量大火煎15分钟,等水温之后泡脚30分钟。 养心养肾要兼顾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中医从五行学说来看,夏季心火旺盛而肾水虚衰,故而补养肾水亦不容忽视。 很多人忙着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作斗争,而第“四高”已悄然出现,它就是高尿酸。日常生活中,从食物中直接摄入的嘌呤或体内合成的嘌呤,其代谢终产物是尿酸。正常人血中尿酸保持在一个较为恒定的水平,并通过肾脏排出。如果机体嘌呤代谢紊乱则会导致体内血尿酸增加过多,或因肾脏排出尿酸减少,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我国血尿酸值过高的人约有1.2亿,数值赶超甚至紧追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而由尿酸过高引起的痛风患者约有1200万。 第“四高”在全球范围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日本的一项调查则表明,近20%的成年男性,尤其是男性白领患有高尿酸血症。 中医没有高尿酸、痛风这些疾病名称,但是古代王公贵族也会患上此病,但发病人数很少。发作时符合中医所说的风湿热症(红肿热痛,发作部位不固定),发作期以针灸缓解疼痛,再配以中药,可以迅速缓解疼痛,调节脏腑功能,恢复脏腑正常功能。停药后注意适当饮食控制,血尿酸不再升高,即为完成治疗。没有高尿酸,痛风也就不发作了。 高尿酸者亦阳虚 通过对哈尔滨、深圳、杭州、北京300多例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病人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高尿酸跟阳虚有很大关系。高尿酸痛风患者大部分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是脾肾阳虚的舌像。按照中医思路调理,现在最长的回访病人停药三年尿酸一直正常。 建议高尿酸者在饮食上多加注意。 宜多喝水:每天至少喝水2000毫升,增加尿量,把过多的尿酸排出去,夏季应适当增量。 多吃碱性食物:蔬菜水果类、海藻类、坚果类、发过芽的谷类豆类等,补充钾、钠、氯离子,维持酸碱平衡。 少吃酸性食物:如淀粉类,动物性食物,甜食,精制加工食品如白面包,油炸食物或奶油类,豆类如花生、豆腐,啤酒等。 少饮浓汤:尤其老火汤、肉汁汤,少吃火锅。 少服降低尿酸的排泄药:比如速尿和双氢克尿噻等利尿药,以及一些降压药等。 少摄入热量和脂肪:肥胖会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嘌呤代谢加速也可能导致血尿酸浓度增高。 文/杨艳春大夫(北京正安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