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图库 > 初秋养生 四大法则(图)

初秋养生 四大法则(图)

时间:2018-01-06 19:2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初秋养生


  8月7日是“立秋”。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节气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生命节律的调节。那么,立秋后养生该注意哪些方面呢?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工程学院院长陆小左教授告诉记者,立秋后,自然万物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变为阴盛的转折点,人体阴阳代谢自然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此时养生要从防暑、防秋燥、防秋冻、防秋膘等四方面入手。秋冬养阴,“收阴养肺”是养生的主要准则。

  法则一:炎热未消 仍需防暑

  陆小左教授介绍,立秋是一年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之前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逐渐减少。但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而且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底接踵而来,“秋老虎”虎视眈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9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因此,立秋后应当心“秋老虎”,仍需要预防中暑。

  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市民饮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御寒。为了预防中暑,建议人们保证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出门时随身备好藿香正气、仁丹等防暑药品。老年人在立秋时节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所以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同时,随着天气的转凉,入秋后人体抗病能力减弱,如果不注意会容易发生腹泻,婴幼儿和老年人等腹泻的易感人群要特别注意防范。

  法则二:正确饮食 预防秋燥

  进入秋季,最先感受到的就是秋天的燥气。中医讲“秋主燥”,“秋燥”除了易伤肺之外,也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情况。我国民间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是说秋季阴盛于外而虚于内,若不能养阴就易生热病,就是我们老百姓说所的“上火”。不注意预防秋燥,泌尿系统感染就会“趁机发难”。

  一提起“燥”,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多喝水。其实,对于预防秋燥来说,“吃”和“喝”都很重要,而且“喝”也不单单指的是喝水。在吃方面,可适当地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百合、杏仁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在坚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应适当向能养阴、生津、性味甘润的食品倾斜。具体说来,一是清热祛燥的粗粮杂豆类,如麦片、黄小米、玉米、绿豆、白芸豆等;二是应季的蔬果类,如萝卜、绿叶蔬菜、芋头、南瓜、黄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枣、荸荠等;三是滋阴润燥的荤食类,如鸭肉、河鱼、河虾等。

  秋季要多喝水,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我们只喝白开水,有时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给我们的负面效应,因为水分进入人体后,很快就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这时,可以用“朝盐水,晚蜂蜜”的方法“喝走”秋燥。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凉的盐水,晚上睡前喝一杯温的蜂蜜水。这样既能补充人体水分,还能防止因秋燥所引起的便秘,是秋季养生防燥的好方法。

  法则三:早卧早起 春捂秋冻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早晚温差较大。此时,公众在起居和衣着上应该有所讲究,起居宜“早卧早起”,穿衣要“春捂秋冻”。

  秋季,万物成熟,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气燥,大自然的阳气开始衰减,阴气开始萌生,作息上要注意“早卧早起”,即入夜即眠、鸡鸣起身,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从而收敛精气,保持神志的安宁。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21时至22时入睡,早晨5时至6时起床比较合适。

  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陆小左教授提醒,“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秋冻”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晚秋可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

  法则四:适量运动 拒绝秋膘

  立秋之后,气温由热转凉,人的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比起夏季来食欲明显好转,因而也是贴秋膘的好时候,但这也是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肥胖者、要控制体重的人这时要注意节制饮食、适量运动,以免体重增长过快。


  刚立秋后不主张大量进食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这样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初秋要适当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滋腻。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栗子、莲子、梨、芝麻、黄鳝、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橄榄等,则对身体大有裨益。

  立秋后也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此时应积极参加运动可选择慢跑、散步等运动方式。立秋后的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不冷不热,气温宜人;天高气爽,使人精神爽快。但在秋天“养收”的时候,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尤其是老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要以“不要过汗”为原则,因为此时大量出汗容易伤阴。

net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