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季养生 > 节气养生 > 小寒节气上海持续湿冷,赶紧收下这份过冬“锦囊”!

小寒节气上海持续湿冷,赶紧收下这份过冬“锦囊”!

时间:2018-01-05 23:05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 李若楠

上海迎来湿冷天气,让人感叹“真是冷进了骨头里”。今天又迎来24节气中的“小寒”。民间有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冷在三九”等说法。如何安然过冬,沪上医生给出建议。

小寒节气上海持续湿冷,赶紧收下这份过冬“锦囊”!

小寒腊梅开。图片来源:东方IC

小寒节气 养生这样做

寒为整个冬季的主气,寒气也有消长盈亏的变化规律。冬至开始,寒气渐盛,小寒时节寒气最隆,大寒之后寒气渐消。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肾病内科副主任医师徐艳秋说,小寒时节养生的原则是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比如在饮食方面要保证热能,富含糖、脂肪、优质蛋白及维生素饮食,推荐粥糜、温热之品、坚果等。

小寒节气上海持续湿冷,赶紧收下这份过冬“锦囊”!

图片来源:CFP

日常起居方面,医生建议宜早卧晚起。因冬季昼短夜长,故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必待日光。俗话说“睡个好觉,胜过补药”。运动方面则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如太极拳、散步、慢跑、跳绳、踢毽、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微汗出为宜。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严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高发。上海市疾控中心的专家提醒,多喝水,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优质蛋白;规律作息,保证睡眠,适量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并注意保暖;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外出,应避免长时间置身户外。中老年人户外锻炼需避开早晚低温时段,注意防寒保暖。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手帕、纸巾或衣袖内侧捂住口鼻。做好餐具及水杯的灭菌消毒。

小寒节气上海持续湿冷,赶紧收下这份过冬“锦囊”!

图片来源:CFP

同时,遇到发热等不适要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避免接触传染病病人。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天气寒冷,人们更容易门窗紧闭,因空气不流通而造成一氧化碳蓄积引发中毒事件。要保持正在使用的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正确使用煤气灶等设施,注意室内通风,出现煤气泄漏事件,应立即关闭气源,开窗通气,对中毒患者采取临时性救护措施,并迅速拨打120求助。小心使用碳火炉,直接桶盆不可取,煤炉须得有烟囱,烟道要畅通,燃烧要完全,定时换气与通风。

小寒节气上海持续湿冷,赶紧收下这份过冬“锦囊”!

网络图

使用燃气热水器,应安装于向外通风良好的地方,绝不能放置于浴室或卧室,确保废气排放至室外。使用中,应开窗保持通风,洗浴时间切勿过长。热水器使用中突然熄火或突然出冷水,应迅速关闭,待专业人员检查后再用。

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和心脑血管疾病(脑中风、冠心病等)及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患者,在降温天气是比较容易患病的群体,要特别予以关注。最好不要让他们独处,同时关注他们的饮食起居。一旦发生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秋冬季节是脑血管破裂出血的高发期,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龚艳春提醒,高血压患者应提高警惕,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药物的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首要注意保暖,如外出锻炼,高血压患者选择上午9-10点后点后或者午后,户外锻炼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小时,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户外锻炼改成室内锻炼,如:太极拳、广播操等运动。饮食清淡少烟酒。

小寒节气上海持续湿冷,赶紧收下这份过冬“锦囊”!

图片来源:CFP

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上海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一些细节不能忽视。清晨气温低,不宜晨练,早上起床慢慢来。醒来后睁开眼睛躺在床上养神3分钟,慢慢坐起来,在床头靠3分钟,之后伸腿穿衣服,坐在床沿3分钟,最后才站起来下床活动。

预防交通伤害事故

小寒节气上海持续湿冷,赶紧收下这份过冬“锦囊”!

图片来源:东方IC

近期雨水频繁光顾申城,地面湿滑,行人、骑车人要尤其注意路面状况,谨防滑倒。如果不小心滑倒,尽量别用手腕去支撑地面,这种摔倒姿势最易造成手臂骨折,可将身体顺势倒地,因衣服厚实,不易造成损伤。

有爱!护士小姐姐亲身演示雨雪天防摔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