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场演出近5000张门票在44秒内被一扫而空,刚刚结束所有演出的意大利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在上海又一次创造了记录。继2016、2017年连续两年新年来沪后,这群有着纯净天籁之声的小朋友再一次和上海观众一起辞旧迎新,也由此拉开了上海儿童艺术剧场2018全新演出季的序幕。 引进国外理念制作本土演出 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2018演出季的节目册里,今年将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4台剧目上演,包括了各种儿童艺术表现形式。 其中不少都是观众熟悉的“回头客”,包括BBC纪录片音乐会《冰冻星球》、卡通人偶音乐剧《爱探险的朵拉》、经典绘本音乐剧《老虎来喝下午茶》等。 三度登上“大鲸鱼”舞台的意大利安东尼亚诺小合唱团连续两年创造售罄时间记录,而演出时暖意融融的氛围更是感动了无数人。一些家长说,被音乐感动的同时,也被台上孩子的天真感染,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这样纯粹地享受音乐和艺术。 不过,在梁晓霞看来,引进国外优秀节目只是第一步,“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在和国外优秀团队的交流中,学到他们好的方法和理念,反哺于自身的创作。” 因此,这几年在引进国外经典演出的同时,“大鲸鱼”越来越多本土化探索与尝试。包括首度尝试和西班牙艺术家一起制作中文版儿童剧《我要飞,去月球》等。 一些国外的儿童剧理念也开始随着演出被引进中国。 去年,英国Bamboozle剧团专为特殊儿童打造的沉浸式戏剧《可爱的农庄》和《暴风雨也不怕》被引进上海演出,通过戏剧演出关注特殊儿童成长的方法也随着被关注并讨论。 今年,剧场还将引进针对脑瘫儿童的《温柔的巨人》。《可爱的农庄》还将尝试本土化,为此,前不久有70多位学员在Bamboozle剧团三位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如何用戏剧的方式对特殊儿童进行艺术启发。据悉,明年筛选出9名中国演员参与上海首演,之后进入社区街道、辅读学校进行长期的演出,每场只针对6个特殊儿童观众的沉浸式戏剧。 为孩子们打开传统文化大门 外国剧目本土化之外,传统文化成为今年“大鲸鱼”的重头戏。 2016年,剧场推出了《宝贝,来看戏!》系列演出。两年来,京剧、川剧、昆剧、沪剧、越剧、秦腔、黄梅戏、花鼓戏等轮番上演,在这里,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生、旦、净、丑” ,什么叫“水磨腔”,什么是“折子戏”。 新的一年里,《宝贝,来看戏!》还将请来淮剧、评弹、豫剧和河北梆子戏等更多地方剧种。演出之外还将策划一系列综合性的展演活动,融舞台戏曲表演、展览展示、工作坊和“大鲸鱼集市”为一体,全方位展现中国丰富的地方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让孩子认识戏曲、享受戏曲。 除了传统戏剧,明年“大鲸鱼”还将推出《宝贝爱中华》民族文化歌舞系列展演,融舞台歌舞表演、服饰乐器展览展示、互动工作坊为一体,让孩子们在艺术的体验中了解少数民族的多样性和文化风采。 类似于《宝贝来看戏》,《宝贝爱中华》也是季度剧,第一季度将邀请了内蒙古民族剧院的演员们。演出将在剧场里搭建的蒙古包中进行,包括顶碗舞、呼麦、马头琴演奏等各种蒙古族歌舞。 此外,古典神话儿童剧《中华创世神话系列——大禹治水 》等原创剧目也会在今年陆续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