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图库 > 运动健身 > 六安市“全民健身、健康六安”的实践与思考

六安市“全民健身、健康六安”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7-12-27 17:02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信息名称:  六安市“全民健身、健康六安”的实践与思考

 索引号:  003236000/201712-00912  信息格式:  .其他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  组配分类:  促进消费升级与市场运行分析

文号: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医疗

 生成日期:  2017-12-27  体裁分类:  其他

 有效期:    关键词:  六安市“全民健身、健康六安”的实践与思考

 内容概述:  六安市“全民健身、健康六安”的实践与思考

六安市“全民健身、健康六安”的实践与思考

【字体:】  加入收藏      

信息发布人:文广新局(体育局)    保密审查人:陈琪

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第一要务。近年来,六安市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幸福六安目标,以“健康六安”为抓手和载体,积极拓宽和创新全民健身发展模式,推动城乡体育资源均衡发展,着力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了城乡居民共建、共创、共享的全民健身工作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点的全民健身发展道路,在促进绿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推进“健康六安”全民健身运动的实践

着眼于解决体育公共服务与城乡居民日益高涨的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六安市在开发利用好传统群众性健身活动的同时,与时俱进,在完善全民健身组织化、制度化、社会化和市场化上下功夫,初步形成了“健康六安”品牌。

(一)创新思路,明确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共创共享,降低重心、服务基层,整合资源、服务共享,活动下沉、贴近百姓”的工作指导思想,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以不断满足城乡市民的运动健身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和群众团体及社会力量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体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多层次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建立和完善具有六安地域特色全民健身体系,为深化六安文明城市内涵,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贡献。

(二)科学规划,明确目标。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六安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总目标是:广大市民人人参与一项运动,使体育健身锻炼成为经常性行为和终身习惯,让健身运动成为一种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市民人人享受运动,人人拥有健康。到2015年,主要目标有六个方面,一是市民健康素质达到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经常性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50%;市民健康抽样合格率达到85%。二是市民体育健身保障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市和县区全部建成和启动建设“一场两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乡镇、街道和社区、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初步形成便民、亲民、利民的体育健身服务保障体系。三是市民体育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处于省内城市前列。建成六安市全民健身指导中心、县区建成全民健身服务中心,全市70%的街道、乡镇建成文化体育工作站。四是市民体育健身行为基本养成。体育进入千家万户,市民普遍掌握1-2项锻炼健身方法。五是全民健身活动常态化。形成六安市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等系列全民健身活动载体,形成各县区及各单项体育协会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及全民健身主题特色活动。六是体育设施均衡布局,全市初步形成城乡居民十分钟和三十分钟健身圈。

(三)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一是大力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结合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全民健身长廊工程”建设。以“两轴(穿过城区的新老淠河)、六园(城区六大公园)、多点(居民居住小区)”的布局思路,分段、分片、分功能区域建设适合市民就近健身的公益体育设施,打造市民十分钟健身圈。长廊工程实施以来,已建成2片足球场、20片篮球场、40个乒乓球台、12片羽毛球场、8片网球场、2个沙滩排球场、3个沙滩手球场、60套健身路径、7个儿童乐园,1200米沙滩浴场、5000米健身塑胶步道,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健身。加大投入,着力加强县区、乡(镇)、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5个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3个雪碳工程,3个县级全民健身广场,61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33个青少年俱乐部,114个全民健身苑,29个社区体育俱乐部,411个晨晚练点,177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同时,还利用自然资源,规划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建成了万佛湖健身步道、金寨县“全国最长、华夏最美”的国家级健身步道、龙井沟攀岩、虎头潭漂流等户外运动设施,构建了亲民、便民的全民健身设施服务体系。二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全民健身运动。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坚持小型多样、深入基层、贴近百姓的原则,开展以“全民健身、健康六安”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办好有影响有规模的固定体育赛事,积极引导鼓励各行业、系统举办体育赛事活动,支持、服务各单项体育协会举办赛事活动。结合重要节假日,举办元旦迎新春长跑、“端午节龙舟赛”等活动。通过举办以上适合各类人群、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广泛调动了社会方方面面参与健身运动的积极性。三是积极构建全民健身组织体系。纵向上,已初步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立了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与各级各类单项体育协会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横向上,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已初步形成了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的协同开展工作局面,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以体育社团(俱乐部)为主线、以基层体育指导站为基点的点线结合、覆盖面广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同时,各级体育行政部门逐年加大基层文体专干培训力度,狠抓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截止2014年底,100%的县(市)区已建成相关单项体育协会,60%以上街道和乡镇配有文体专职干部;全市各级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累计5000多名,为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科学指导、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