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钢城区实施健康钢城“1+N”工程,即围绕建设“健康钢城”这一总体目标,开展全民健身、文化惠民、医养结合、老有所养、健康公共服务体系等全方位建设。该区积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健身工程实现了230个行政村文体广场全覆盖,打造了城乡15—20分钟健身服务圈,常年坚持健身锻炼的队伍达到300余支3万余人——— 全民健身让生活更美好 市民在新兴广场健身。(资料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当全面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后,日常参与健身的人群日益扩大,他们以各种方式强健体魄,获得感、幸福感油然而生。钢城就是一个最真实的写照。 60岁的张大爷,家住艾山街道汶水一区,是一名退休工人。现在每天清晨都要沿着大汶河公园走到新兴广场晨练。“生活条件好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身健康,政府修建的配套齐全的广场、公园,正好为我们强身健体提供了条件。”张大爷笑着说,作为一名体育爱好者,他见证了身边全民健身的发展变化。“每天清晨,到公园、广场健身的不只是老年人,年轻人也慢慢加入全民健身的大军。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发展趋势。” 由于每天参与体育锻炼,张大爷对于健身中的细微变化也是了如指掌。“公共场所中,人们可以参加的健身项目越来越丰富,比如打太极拳、健步走,年轻人滑旱冰、慢跑等。大家聚到一起锻炼身体,让我们钢城变得更加具有活力。现在,公园里的健身设施增加了很多,各种健身器材、带有距离指示牌的健身步道、施划好的羽毛球场地……应有尽有。” 钢城区多次组织开展体育活动,陆续推出骑行桃花源、登攀九龙山、徒步大汶河、穿越金银峡等活动,同时还多次邀请社会体育指导员悉心指导,让运动更科学、更规范。记者了解到,为推动全面健身活动的开展,该区成立了区级体育总会和7个镇级体育总会,组织开展足球、篮球、乒乓球、象棋等18项全民健身体育活动和省会都市圈联谊活动,举办镇级全民健身活动31场。 据悉,钢城区把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努力构建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网络。目前,钢城区实现了镇级健身工程全覆盖,实现了230个行政村文体广场全覆盖,打造了城乡15—20分钟健身服务圈,常年坚持健身锻炼的队伍达到300余支、人数3万余人。该区建成区级大汶河、双龙山、爱山、双凤山4个体育公园以及区体育中心运动健身区,实行全年全天免费开放。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29日,省体育局转发国家体育总局文件通知,莱芜市钢城区获得由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大力实施“医养结合”,投资380余万元对敬老院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自2014年开始在敬老院设立标准卫生室,让老人享受24小时“保姆式”服务,实现了——— 楼下看病 楼上养老 敬老院实现医养结合。(资料图) 住在颜庄镇敬老院的七旬老人张玉兰迷上了大戏,每天都抽空去听听收音机。她在这所敬老院已经多年了,平时没事就是遛个弯。平时有不少艺术团来演出,老人听说后就拿着小马扎去看戏听曲。她说,在这里住着很踏实,这里有专门的医护人员,有个头疼发热的一叫就来。 在钢城区,这种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结合的模式一经推广开来,备受称赞,打消了不少子女的顾虑,很好地保障了老人的健康生活,构筑了一个美丽、温馨的健康亲情养老“社区”,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近年来,“楼下看病、楼上养老”“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等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在多地兴起,成为中国重点培育的养老服务新方向。 敬老院的老人大多年老、体弱、多病,对医疗、康复、护理的需求十分迫切,医疗服务保障不到位是敬老院在日常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自实施“医养一体化”后,养老服务机构做到养老与医疗康复相结合,为老人们提供了方便。 就在前几天,敬老院组织健康筛查时,63岁的张大爷感觉头晕胸闷,经检查,是心梗早期的症状。随即,医生为老人进行药物控制,并及时送到镇卫生院抢救。由于抢救及时,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如果老人居家养老,像这种情况往往难以被人发现。如果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救助,后果将不堪设想。”颜庄镇敬老院院长魏绍学说。 钢城区大力实施“医养结合”的一体化运行服务模式,使敬老院条件不断改善,服务不断提高,切实保障了敬老院稳步健康发展。 现如今,钢城区共有4家敬老院,自实施“医养结合”后,在基础设施建设、健康监护、生活提升等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变化。 据悉,钢城区共投资380余万元,对敬老院内的水、电、暖、地面铺设、墙体粉刷、洗澡间、食堂改造等基础设施请专业人员进行了整修,消除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隐患,保证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安全方便。自2014年开始,在敬老院都设立了标准卫生室,各卫生室每天至少安排1名大夫、1名护士实行24小时值班,让老人们享受24小时“保姆式”保健服务,对入住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分级护理,对入住老人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和心理咨询,以便随时掌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此同时,经常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宣传各种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提高了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针对老人的身体条件和饮食习惯制定了营养食谱,倡导老人讲究饮食卫生,并注意做好衣物的更换和清洗,督促洗澡讲究个人卫生,鼓励有条件的在院内开垦了土地,让老人自愿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既活动了身体又使老人生活得到了充实。 老有所养 晚年无忧 为全区5200名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310.965万元,为1338名患重大疾病的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244.65万元,5000户老人家庭加入公共服务网络享受服务——— 老有所养 晚年无忧 位于里辛街道郑王庄村的84岁的郑方吉老人坐在村头的墙角处眯着眼睛晒太阳,身旁的收音机还在播放着评书。 |
下一篇:教学之余动起来 快乐健身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