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太极 > 隐藏在书法里的太极之道(四)

隐藏在书法里的太极之道(四)

时间:2017-12-21 14:31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隐藏在书法里的太极之道(四)

(文接上续)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认为“无”是最根本、最一般的宇宙法则,是化生宇宙万物的原动力,故“名天地之始”;而“有”是化生万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物质,故“名万物之母”。?“有”属于物质范畴,而“无”则是和物质概念相对立的概念。如果把“有”界定为具体的物质,那么,“无”就是具体的物质之所以存在的结构方式、时空关系、运动和变化形式等等,也可以用“自然规律”来概括。“有”是道体,“无”是道性,道体为实,道性为虚。彼此阴阳对立,虚实相合,共同构成宇宙的始母“道”。

“有”为实,“无”为虚,阴阳之虚实,拳道之用也。阴阳虚实的变化,是太极拳道运动的根本规律。太极拳传统理论中强调,太极“一处有一处虚实,全身总此一虚实”;以举足为虚,落足为实;向左则左实,向右则右实;前进则后虚,后退则前虚。陈鑫也曾述及,太极“屈伸往来,收放擒纵,不过一开一合与一虚一实而已”。打拳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彼虚则我实,彼实则我虚;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练习太极拳要讲求“心要虚,心虚则四体皆虚,丹田与腰劲足底要实,三处一实则四体之虚者皆实,此之谓虚而实”。

虚实也是一种节奏,没有节奏不成其为拳术。完整的太极动作要全面体现虚实的变化,要做到“盈虚有象,出入无方”,这样才能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才能产生“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技击效果。虚实是一种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生命。太极拳本身也是表达生命状态的一种运动,生命状态的变化实际上就是一种最大的节奏变化,

书法中,黑为“有”,白为“无”,“知其黑,守其白,为天下势”。黑为实,白为虚;虚实结合,妙趣横生。精美在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名手无笔笔凑泊之字,书家无字字叠成之行。无虚不易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此乃虚实互用,有无相生之道也。

“计白当黑”,就是要从“黑白”“有无”的辩证统一中品味书法。“有生于无”,空白所表现的空间意象不仅是为了烘托黑墨所表现的主体,而且有伸向宇宙空间无尽的遐想。“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在意象思维里,“寂然凝虑,思接千载”,空白里有着多层的丰富想象;计白当黑,以不写为写,无中生有,有中还无,这就是意象思维所创造的玄妙之境。从这一点上讲,最纯粹而又最丰富的黑白两色构成的中国书法,也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

拳术之“无招胜有招”,书法之“无意即是有意”,讲的都是有和无的辩证关系。只有“有无相生,互为其根”才能生生不息,反璞归真。

(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太极》微信公众号部分内容文章通过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