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季养生 > 节气养生 > 处暑节气养生之道 就从日常4方面做起

处暑节气养生之道 就从日常4方面做起

时间:2017-12-21 11:02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处暑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一过,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逐渐下降,凉爽的秋天即将真正来临。那么,处暑之后,我们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今天,小编就从日常4个方面来讲讲处暑的养生之道

处暑在每年的8月23日前后,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就意味着炎热的暑气将在这一天结束,之后的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逐渐下降,凉爽的秋天即将真正来临。处暑养生,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处暑节气养生之道 就从日常4方面做起


1、起居

秋天阴气增、阳气减,顺应自然的变化,人也应该开始收敛自己的阳气。因此,除了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还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不熬夜,适当午睡是收敛阳气、缓解秋乏的最好做法。夜晚睡觉要注意覆盖腹部,以免引起使寒气直中肠胃,引发急性腹痛、腹泻、呕吐等不适。想要缓解秋乏,还可以在室内多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开阔心情。

2、运动

秋天,秋高气爽,非常适合户外运动。因为秋天金容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因此,秋天的运动不易过于剧烈,可以选择登山、慢跑、郊游等比较温和的户外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又能防止伤筋动骨。

3、饮食

“处暑”过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天气逐渐干燥。饮食上应注意:少吃韭菜、葱、姜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少吃羊肉、狗肉、麻雀等性热之物,以免加重秋燥;少食西瓜、冰激凌等寒凉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处暑养生不宜过早进补,容易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

处暑之后,我们应适量多吃酸性食物,有助于敛神降气、润燥养肝、滋阴利水。秋季人容易出现“秋乏”的现象,可以适当吃些银耳、蜂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清热安神之品,也可以多吃西红柿、辣椒、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碱性的蔬果,可以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帮助人体消除疲劳。

4、情绪

秋天主“收”,因此,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及时了解天气预报,就上东方天气网,东方网旗下的天气网为您提供全国天气预报以及国际天气预报查询,帮您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和空气质量,方便安排日常生活和旅游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