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垃圾食品”,我们脑子里总会蹦出汉堡薯条大辣翅,炸鸡可乐大辣条,烤肠披萨方便面。 老爸老妈总会拿着网上流传的各种“十大垃圾食品”名单来“为难”我们,这些年我们因外界的“阻挠”痛失了不知多少顿金拱门。 殊不知,“垃圾食品”这个定义一点也不科学。 常被视为“垃圾食品”的汉堡 | 视觉中国 “垃圾食品”是一个伪概念 垃圾食品(Junk Food),一般是指含有糖和脂肪的较高热量,却缺少纤维、蛋白质、维生素或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食物。 “垃圾食品”售卖很火爆 生活中,我们就常常听到“垃圾食品”这样的说法。 从小学开始,就时常接触到“珍爱生命,远离垃圾食品”,“拒绝垃圾食品,健康从我做起”等宣传标语。 英语书上Junk Food这个单词上方,就画着可乐和薯条;报纸电视上,也总有关于各种快餐小吃的负面新闻。 小学生手抄报主题是“杜绝垃圾食品” 每每经过麦当劳,无论我们的目光有多么炽热,爸妈都会把死赖着不走的我们拉走。 因为在大多数中国父母的脑海中,麦当劳肯德基就是“垃圾食品”的典范。 早在2003年,就有一份名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单在国内广为流传。 流传多年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名单 这份名单包含的食品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接触的所有食品! 这些“垃圾食品”大多是由于含有过高的糖分、盐分、热量或是致癌物质而“荣誉上榜”。 十几年来,这份号称WHO发布却一直只有中文版的名单人气只增不减。 包括新华网、人民网等各大权威网站和机构都对这份名单进行过转载。 更有不少地方政府或教育部门据此对市民发出警示,让大家远离十大垃圾食品。 汉堡、薯条等“垃圾食品”是致胖的一大原因 | 视觉中国 直到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从未发布过垃圾食品的名单”。 但十几年间这份虚假名单早已深入民心。 2017环球小姐冠军Demi见整桶炸鸡满眼放光| 视觉中国 “垃圾食品”从来就不是一个科学概念。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称:“‘垃圾食品’这个词并没有严格的量化定义,而是民间一种约定俗成的讲法”。 另外“垃圾食品”还表示那些提供了超过人体需要的营养素,让营养素变成多余成分的食物。 因此,他认为,“垃圾食品”这个概念其实是相对的,对于饥肠辘辘、缺乏能量供给的人来说,所谓的“垃圾食品”就是雪中送炭了。 因此将整类的食品归入“垃圾食品”的行列,这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的不合理现象。 加工后美味的鱼肉罐头 | 视觉中国 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秘书长邵云龙认为,罐头并非“垃圾食品”,罐头食品的加工无需添加任何防腐剂。 美国华盛顿大学微生物学家费里克·范恩也表示,硝酸盐并不全是有毒且致癌的,它对维持体内营养元素平衡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宁夏银川:陆军某部伙食保障似“星级大餐” | 视觉中国 北京烤鸭比汉堡要“垃圾” 致癌、高血压、胃炎、肥胖……“垃圾食品”能够带来的负面影响早就在人们脑子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中,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洋快餐常常被认为是青少年肥胖的罪魁祸首之一。 吃汉堡被看成的导致肥胖的诱因 但是,美国一个大胖子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科罗拉多州的一位高中科学老师曾对自己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半年时间里,他每一天都只吃麦当劳。 但是,他每天都吃2000卡路里,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糖和脂肪的摄入量。 同时他每天配合适量的运动,在半年的时间内,他的体重减少了56磅。 不仅如此,他体内的胆固醇下降了,血压和钠含量也变得正常。 通过吃半年的麦当劳,这个男人获得了更轻盈和更健康的身体。 吃麦当劳半年后男子身形的变化 | Today.com 但科学家还是表明,“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长期吃快餐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太可行,大部分人并不会时刻控制食物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搭配。 的确,不安全不恰当的食品制作方式和过量或是不均衡的进食方式,能够不同程度地使这些食品成为了影响健康的“垃圾”。 但食物本就没有“健康”与“垃圾”之分。科学营养界一惯的说法是:没有垃圾的食品,只有垃圾的吃法。 被爸妈贴上封条的垃圾食品,通过科学的搭配方式进食,一点都不垃圾。 那究竟为什么“汉堡”等洋快餐成了人们口中的Junk Food呢? 有一种说法是,早期美式汉堡里使用的肉都是屠宰之后剩下的碎肉,因此被称为“垃圾肉”(Junk Meat),以此做成的汉堡自然也被称作Junk Food。 一般情况下,汉堡由仅含碳水化合物的精白面粉制成的汉堡坯、沙拉酱、肉饼和太过少量蔬菜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