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了,立春这个节气 想当年才是真正的“春节”! 立春 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最关键是: “今年鸡年有两个立春” 第一次立春是明天:正月初七 第二次立春是腊月十九 立春这一天,是春三月的开端。“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大地开始解冻,万物渐渐苏醒,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到了立春,意味着寒冬已经过去,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 ,地里的阳气生发,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虫子也慢慢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也开始到水面上游动了。 节 气 杂 说 【 食春菜】 立春之日,素来有“咬春”的习俗。“咬春”,是在这一天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保健,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 【 吃春茶】 浙江温州一带立春之日流行“煨春”,即吃春茶。乾隆《温州府志》卷十四亦载:“至某时立春,则烧樟叶,燃爆竹,用栾实、黑豆煮糖茗,以宣达阳气,名日春。“用朱栾(柚的一种)切碎,加上白豆或黑豆、红糖、桂花(与‘贵’同音)、柑橘(与‘官’、‘吉’谐音)、红枣等合煮,煨得烂熟,称作“春茶”。饮前先敬祖先,后与家人,取吉祥富贵之意。 ▲ 图片来自《汉声》杂志 【 挂春幡】 春幡,古代岁时风俗。剪有色罗、绢或纸为长条状小幡,于立春日或挂春幡于树梢,或剪缯绢成小幡,连缀簪之于首,以示迎春之意。此俗起于汉,至唐、宋时,春幡之制作更为精巧。辛弃疾有《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后至清代,又形成了贴挂钱的习俗。 立 春 养 生 《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 梳头百下】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立春,正是天寒到了极点。 所以冬衣暖衣仍不可少,新春伊始,万象更新,新衣必备 新 春 店 内 活 动 全场冬款2 折起 时尚不分季 保暖的同时必须时髦 冬靴特卖汇 劲爆折扣 折扣再加码 什么都不说了 明日惊喜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