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图库 > 营养美食 > 有“風險”4種高營養食物 吃夠

有“風險”4種高營養食物 吃夠

时间:2017-12-12 21:56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有“風險”4種高營養食物 吃夠

  “萬物皆有毒,關鍵在劑量”,即使是再好的食物,過量攝取都會危害健康。

  在日常飲食中,你是否也只看到了食物的營養價值,卻忽視了過量攝入的高風險?

  《生命時報》邀請營養專家,告訴你有4種常見的食物雖然營養豐富,但不可貪多。

  受訪專家

  軍事醫學科學院食品與營養係博士 芮莉莉

  糙米:砷化物較高

  和精米相比,糙米的口感較差,但富含現代人很缺乏的膳食纖維,還有相當多的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鈣、鎂等礦物質,以及豐富的抗氧化劑。

  但大量吃糙米容易帶來砷過量的健康風險,因為水稻會富集水中的砷。砷是一種對人體有害無益的半金屬元素,長期攝入砷化物可引起慢性砷中毒,表現為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症狀及皮膚病變等,甚至有致癌風險。

  香港食品安全中心曾有調查數據顯示,人們從飲食中攝入的無機砷54%來自米飯等穀物食品,其中,糙米飯的砷含量差不多是白米飯的兩倍。

  經分析,吃糙米飯或粥的人,每日從中攝入的無機砷為每公斤體重0.06~0.18微克,雖然還沒有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安全標準”(每天每公斤體重不超過2微克),但考慮到人們還可能從其他渠道攝入砷,這個量已經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

  健康吃糙米,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購買時看産地合格證,最好選擇有機産品;

  每天吃的量限制在50克以內;

  和燕麥、綠豆等粗雜糧換著吃,降低風險。

  動物肝臟:污染物累積

  在動物體內,肝臟是營養素儲備的大本營,它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2、維生素B12的含量特別高。

  肝臟的蛋白質超過瘦豬肉的含量,鐵、鋅、銅、錳等微量元素十分豐富,幾乎是自然界當中營養素最全最豐富的食物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動物肝臟是血紅素鐵的最佳來源之一,其不僅含量豐富,吸收利用率也非常高,有助預防缺鐵性貧血。

  然而,肝臟就像一個巨大的“化工廠”,食物、水等都會通過消化吸收進入血液,然後再由血液運送到肝臟進一步分解代謝。

  如果動物飲用了不潔凈的水源,或過量服用某種藥品、重金屬等污染物,就有可能沉積在肝臟中。因此,“吃大量肝臟會中毒”的説法也有一定道理。

  要平衡營養與安全兩個方面,比較好的方法是選擇靠譜的超市購買有檢驗檢疫標誌的産品,並且控制吃的量,建議每月吃一兩次,每次不超過100克。

  海鮮:重金屬含量高

  海鮮在營養上有很多優勢,比如,富含優質蛋白、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富含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DHA和EPA,它們有預防動脈硬化和心臟病,促進嬰幼兒及兒童視力發育等健康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海鮮類食物的污染往往比陸地上的畜禽肉類更嚴重。因為海水中的有害污染物,如鉛、汞等重金屬會隨著食物鏈在水産類動物體內聚集(生物富集作用)。

  生活在海水底層泥沙中的貝類海鮮,污染可能更嚴重。研究表明,攝入大量重金屬後,易導致智力受損、骨骼異常等後果。

  因此,不要過量食用海鮮,以每次100~200克、每週不超過2~3次。此外,魚頭、魚鰓、內臟、皮等部位重金屬含量相對較高,最好少吃。

  紅肉:癌症風險大

  紅肉中富含優質蛋白,同時鐵含量豐富,主要以血紅素鐵存在,是膳食鐵的優質來源。此外,紅肉還是維生素A、維生素D和B族維生素的好來源。

  但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報告指出,紅肉消費過多可能導致直腸癌、結腸癌,有些胰臟癌與前列腺癌可能也與此有關。研究顯示,每天食用100克以上紅肉會增加17%的患癌風險。

  紅肉被列為2A級致癌物(指在動物實驗已證實有明確的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證據還比較有限的致癌物質)。臘肉、火腿等加工肉製品的致癌風險比紅肉要高,更應該少吃。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建議:

  每週紅肉攝入量不要超過500 克(每天控制在70克以內,即1.4兩);

  應多采用低溫烹調的方式。

  美國南加州大學以及加州癌症預防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高溫下烹調的紅肉,尤其是煎紅肉可能會使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40%。

  儘量選擇蒸煮燉方式,避免油炸煎烤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