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季养生 > 节气养生 > 立秋养生 > 立秋养生养胃更重要

立秋养生养胃更重要

时间:2017-12-09 16:38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随着立秋的到来,我们正式告别了夏季的酷暑和闷热,即将迎来秋季的干燥和凉爽。由于我们国家南北温差很大,立秋后哪怕是北方也只有北国边境会感觉到冷,大多数地区仍然会持续高温,特别是南方地区,要到十月份才会感觉天气凉爽起来。但是高温不代表夏季没有远去,秋天会遵循节气的步伐如期而至。

秋季来临,许多人都知道要防燥、润肺,殊不知秋天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加上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容易致使胃病患者疾病复发。俗话说的好:十人有九胃。即指胃病很常见。这是由于有的人或五味偏嗜、或暴饮暴食、或嗜酒无度、或服用中西药物不当,导致胃气损伤,导致胃病,胃病患者的表现为胃痛、胃胀、嗳气、泛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立秋养生养胃更重要

天气逐渐转凉,人们的食欲增加,肠胃负担加重很容易诱发胃病。另外,进入深秋后北方冷空气南侵,当人体受凉刺激后会分泌大量的胃酸,胃部会发生痉挛性收缩。秋季要预防胃病以及胃病复发,日常就要养好胃。那么秋季如何养胃?仍然按照我们的方法,从饮食和生活习惯来分析,并且行动。

养胃三宝,秋季不可少

立秋养生养胃更重要

茯苓 味甘、淡、性平,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除湿利水,还有抗衰老的作用。除了最常见的茯苓饼,还可以将茯苓打磨成粉后放入粥中食用,或拌蜂蜜后抹到糕点上蒸熟食用。

莲子 药性平和,味道稍微有点甘甜,中医认为它能补脾胃之气,可以起到止泻的作用,另外还有养心安神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莲子食用前需要去心。

芡实 又名鸡头米,性平,味道甜涩,是补脾胃最好的食物之一,同时还有固津的作用它与莲子的功效相似,只不过它的收敛作用比莲子强。如果脾胃虚弱拉肚子,芡实还有助止泻。由于芡实较硬,应该长时间熬煮,也可打成粉放入粥中。

立秋养生养胃更重要

澳瀚斯品牌立秋养生周活动小组提醒您:

养胃时间,早中晚不可误

早间(6 -8时)

早起一杯水,是我们熟知的养生知识之一,一杯水可以湿润口腔、食管、胃黏膜,冲刷附着于黏膜的黏液和胆汁,促进胃肠蠕动,并且补充水分,为进餐做好准备。但光是一杯水是绝对不够的,早餐作为一日三餐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好早餐应包含谷类、奶类、肉类、豆制品、水果和蔬菜等。此外,早餐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在空腹状态下损伤胃黏膜。

立秋养生养胃更重要

午间(11-13时)午餐对一天的营养补充也是十分重要的。午餐应注意补充优质蛋白,比如瘦肉、鱼类、豆制品。饱餐后宜站立一会儿,不要坐卧或下蹲、弯腰,以免腹压过高诱发胃食管反流。餐后不宜立即快走或奔跑,以免引起胃下垂或腹部痉挛痛。如果时间和场地允许,最好再睡个午觉,只需要20-30分钟,就能让大脑得到休息,多分些循环中的血液去供应胃肠道,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晚间(19-21时)

晚餐的进食量以七分饱为好,并注意补充杂粮和新鲜蔬菜。晚上如果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易使血脂高,使血流更缓慢,不但易导致消化不良、肥胖,还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很多人都有晚餐后锻炼的习惯,这时候不要做剧烈运动,此外,由于胃靠近腹壁,只有少量肌肉和脂肪等在外围包裹,容易受凉,因此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胃就像人的第二张“脸”,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平时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