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运动养生 > 太极 > 用智慧点亮设计

用智慧点亮设计

时间:2017-11-27 11:50  来源:  阅读次数: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建筑与城市是设计智慧的载体,蕴含的知识、学术、实践、经验、历史和文化展示着设计智慧的各种维度。”11月16日,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的2017清华设计学术周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庄惟敏说,“设计需要智慧,设计产生智慧,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智慧。设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工作,今日更成为一种智慧活动,一种更高层次的思想与实践的愉悦经验。”

    在本届清华设计学术周中,围绕“设计智慧”的主题,中外专家、学者和建筑师分享了各自的“设计智慧”、理念和实践,并通过展览等多种形式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全景式的中国当下设计实践图景。

    设计智慧营造理想世界

    “建筑与其他人工制品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中。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和语境中,建筑更强调与自然的对话以及人在自然中所体验到的诗意,但现实却是我们处在一个过度人工化的社会中,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另外,在设计院工作的建筑师面对的是多样化的现实,项目不是聚焦在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城市,不同的项目处于不同的地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指出,过度人工化的建筑、城市环境以及多样化的现实是当前中国建筑师面对的两大问题。

    “我们希望在多样的环境和多样的实践中找到共有的策略、共同的目标和更为明确的方向,使我们不致于迷失在多样化的实践中。”为了应对和解决当代建筑师所面临的这两个共性问题、在复杂的现实中营造理想的生活世界,李兴钢和其团队在实践中总结出五点“设计智慧”:一是将建筑作为地景介入场所,并在不同项目中有不同的表现。在绩溪博物馆中,通过折线屋顶的设计营造出建筑与山水古镇对话的景象。在元上都遗址工作站的设计中采用了将建筑融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设计策略。二是通过不同的结构和空间单元营造建筑空间。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采用了水平组合的结构,唐山“第三空间”项目则通过竖向叠加营造空间单元。三是实现人工与自然的互动和转化,在纯粹的自然元素缺失时制造人工化的自然,并与真正的自然元素相匹配组成新的元素。四是通过不同结构塑造不同场域、营造不同空间氛围和不同的空间体验。五是通过述事引导胜景。通过不同的述事化元素让人在空间中获得诗意体验。

    这五点策略均是围绕几何、胜景、人三个元素进行的。李兴钢说:“‘几何’对应的是建筑的本体,体现的是建筑的人工性和物质性。‘胜景’对应的是人的诗意体验、建筑的自然性和精神性。而‘人’则强调人的体验和感受,这也是最重要的。我们不只是让建筑及其空间成为一种人们可以体验到的、看到的诗意的景象和画面,更强调的是人工营造与自然风景的结合和互动给人带来的诗意。这是我们最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达到的目标,而这些实践仍在不断探索中。”

    设计智慧让城市更美好

    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不断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样也影响着建筑发展的速度,推动着建筑设计出现质的飞跃。数字化模型、BIM技术等技术不但给建筑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也成为复杂建筑设计落地成为现实的有力支撑。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指出,数字化模型给建筑设计带来灵动性,其在处理复杂的建筑形体、建筑表皮、幕墙结构体系中显现的优势越来越得到重视。

    凤凰中心项目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莫比乌斯环”,它有界无边、无限循环的空间意境也暗合了太极文化中事物相互关联的自然观,从而让建筑传递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正是数字技术支撑起了凤凰中心这个“莫比乌斯环”,成就了复杂的建筑外立面,也成为该项目设计智慧的最大亮点。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幕墙、结构一体化设计创造出复杂的建筑曲面,同时保证了结构构件的标准化,实现了形态多样性与建造标准化之间的平衡。同时,也实现了设计企业、制造企业、建造企业的全面数字化对接,提升了产品制造与建造品质。

    在工业社区的复兴实践中,建筑师的设计智慧体现在新社区的建设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院长张杰介绍说:“老工业区的衰退和关闭就像城市中的‘黑洞’,城市更新和保护首先要弥补这些城市‘黑洞’,同时要与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在景德镇陶溪川老瓷厂社区改造中,建筑师对空间资源进行了重新规划布局,深入研究老厂房生产的工艺、流程并提出新的功能策划,引入与陶艺相关的艺术活动、艺术家和文创集市,为外来人和本地人创造了一个融合、开放的新社区。这一改造不但延续了历史和群体记忆,而且探索了新的经济模式,打造出一个开放、融合的社区。

    在济南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中,建筑师以创造济南的区域级金融城市为目标,试图探索当代中国城市建设的新方向。建筑师将“智慧”聚焦于打造充满活力的综合利用中心、发展完整的开放空间系统和紧凑型特色街区以及公共交通最大化且适合步行环境上,并考虑到了历史、文脉、社区、生态等要素,将小马路、小转角、小地块、小退界、小绿地等“小尺度”元素纳入设计重点。在SOM上海办公室的建筑师陈轩志看来,济南中央商务区是多专业合作的成果,在设计过程中,建筑与结构、机械、能源等专业的工程师共同协作、一起推进了设计。



此稿件来源企业或互联网。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的,请注明原文来源地址。如若产生纠纷,本网不承担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删除或修改。